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从计划体制到双轨体制
我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按照时间顺序大体分为二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建国到1985年前后),国家制定煤炭价格,实行价格单轨制。建国初期,在我国产品定价理论和实践中,流行着苏联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即重工业中创造的纯收入的一部分,应在轻工业和其他生产用品的部门实现,主张对生产资料采取低价政策。当时全国刚刚解放,又加上抗美援朝,百废待兴,国家为保证市场稳定,采用了煤炭低价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开采规模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职工劳动保护条件和待遇的改善,以及资源条件的变化,煤炭生产成本相应增加,全行业出现亏损,迫切需要调整提高煤炭价格。但由于煤价“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对煤炭价格调整采取了慎之又慎的态度。这期间国家五次调整煤价,都是微调。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考虑煤炭价值补偿和市场决定价格问题。结果是经过调价价格失衡问题有所缓解,但很快出现价格复归和出现更大的价格矛盾。
第二个阶段(1985年前后至今)国家控制大部分煤价,实行价格双轨制。从1985年前后,国家一方面支持小煤矿发展,小煤矿价格开始随行就市;另一方面对国有煤矿进行总承包,允许煤矿超产煤和超能力煤加价,开始对煤炭价格实行松动政策。
1993年以后国家逐步放开煤价,到2002年决定全部放开电煤价格,历时10年。这一时期电煤仍然执行的是政府指导价,煤炭价格实际上放而未开。即使是政府决定全部放开电煤价格后,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格的差距仍非常大,当年全国电煤平均价格比市场煤低40-70元。
今年以来,全国煤电油运继续全面紧张,6月中旬国务院针对煤炭供需形势决定,“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明了政府彻底放开电煤价格的决心。但由于历史的惯性、部分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发电企业集中采购的优势,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协商确定煤炭价格的机制并未形成,电煤与市场煤价格、计划内与计划外、省内与省外三种价格差距依然较大。截止到9月末,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电煤平均价格155.59元/吨,比当期商品煤平均售价198.54元低了42.95元。
此外,由于煤炭经济结构不合理,行业内无序竞争严重。目前我国2.8万多个煤矿,规模以上的煤炭企业3400多家,经营过度分散,无序竞争严重,煤炭供大于求时相互竞相压价,市场秩序混乱,价格大幅度下滑,行业经济发展陷于十分困难境地。
成本核算框架计划色彩浓厚
濮洪九指出,多年形成的煤炭成本核算框架不科学,使成本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煤炭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耗费。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成本核算框架,仍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其主要表现是煤炭成本核算项目不完整,成本项目核算系数规定的过死。
一是煤炭成本和价格不反映资源成本。开办煤矿必须有可靠资源,因此建矿前必须对资源进行一系列的普查、详查和精查。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包揽了煤炭所有的地质勘查工作,煤矿只要在指定的地点建井就行了。市场经济以后,企业新建矿井不仅需要出资取得探矿权、购买采矿权,并且还需要依靠自己投资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精查,才能进行矿井设计和施工。这些获取资源支出和勘查前期费用需要通过成本核算进行补偿。因此,在煤炭价格构成中,首先必须包括资源补偿费(矿权)。这部分价格构成在整个价格中的比重大小,取决于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和替代能源的生产成本等各种因素。
二是煤炭成本和价格中不反映煤矿退出成本和费用。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所有的煤矿都会因资源枯竭而关闭退出。煤矿关闭前,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人员安置,而这些费用目前企业不能预先提取计入成本,所需资金没有来源。前几年,国家不得不动用大量财力,对资源枯竭和扭亏无望的原国有重点煤矿进行政策性破产。今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项政策将逐步淡出,煤炭企业必须积累这部分退出转产资金。同时煤炭企业要继续生存,必须建设新的矿井,开发新的接续资源,需要大量投入,同样这些费用必须在成本中得到补偿,包含在煤炭价格中。而在现行核算框架下,这些费用不能预提,不能计入成本项目,所需资金没有来源。
三是煤炭成本核算项目系数规定的过死。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过程的投入是企业自主经营的基本内容。煤矿开采条件差异较大,不同企业所采用的开采技术、设备和人员投入不同,从而导致不同企业的煤炭产品成本也不尽相同。但实践中,煤矿固定资产折旧、维简费和沉陷治理费用提取标准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尽管在规定中也考虑了不同矿井开采条件的差异性,分类别地制定了标准,但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如,淮南煤矿多是超级瓦斯矿井,防治瓦斯支出大,估算吨煤投入大约在10元左右,而过去规定煤矿瓦斯治理费只有1元,大大低于实际需要。再如,现行煤矿采煤沉陷资金提取标准过低,根本满足不了需要,欠账越积越多,沉陷区房屋建筑搬迁问题越来越多,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补还欠账。
濮洪九说,正是大量煤炭成本外部化,成本核算不真实,才引发了目前煤炭涨价过快、煤炭企业利润过高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