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涨价是抽刀断水 |
|
BUSINESS.SOHU.COM 2004年12月3日11:04
[ 李泓冰 ] 来源:[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
|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惯性的“收费”、“提价”思维,其实不光在文物部门,我们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曾经一再遭遇。电价、水价、医药费、教育费、交通费等等,几乎总是以提价来包医百病。提价的轻率,引发的是行政成本的不断上升,相关改革的一再滞后……
故宫、长城要涨价,
招来一片怨声。有趣的是,听证会的代表多半支持涨价,但从网友的议论看,民间的反对声浪汹涌。
故宫、长城都觉得冤枉:人家早就涨了,上个鼓浪屿还得80元,看个兵马俑得90元,平遥古城都120元了!人家悄悄涨了,没多少人骂。怎么我一涨你们就不乐意呢?
按说确实有点儿冤。凡来中国的老外,凡去北京的游客,八成都是奔故宫、长城的,那是老中国的象征,不上长城非好汉嘛!那些人家不一定非去的文物景点,门票涨得比故宫长城还高,从什么角度看,也是不合理。所以,板子往故宫、长城身上打,人家当然喊冤。
但是,有人冤枉了,并不意味着门票无休止地上涨就一定合理。如果整体性地看待中国文物及旅游景点的门票近些年的上涨,游客的郁闷是有道理的。需要批判性看待的,不光是故宫、长城的拟议涨价,而是举国文物景点的惯性思维:一提到“保护”与“限制游客”,都把门票涨价当成必然手段。
所谓世界文化遗产,本来就应该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与历史资源,不管用什么理由,它都不能成为一小部分人的专属资源。门票价格高得离谱,势必把相当大一部分低收入阶层群众拒之门外,严重违反了社会公平原则。而在现代社会,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公平原则,是应该置于众多矛盾之上、需要优先遵守的原则之一。只冲这一点,文物景点门票高得离谱,就应该成为众矢之的。
那么,为什么一提“保护”,就要想到涨价呢?看似是市场的力量无孔不入的结局,其实不外乎两点:第一是容易操作,不必费尽心机在体制上、操作手段上进行大的变革,只需重印几张门票便了;第二是利之所诱,毕竟收进的是真金白银,可以用于保护,也可以用于其他。我们还总是喜欢提到“国际惯例”,总是与西方的门票定价相比,却不但故意遗忘了收入极大落差,更“忘记”提及人家扩大文物资源享受范围的种种不懈努力:在门票上,往往对55岁以上及25岁以下人群,都有很大优惠甚至免费参观的规定;免费提供大中小学生历史课程的参观甚至授课场所;免费发放各种印制精美的参观指南及历史背景介绍———在国内,这些往往也是要收费的。
拿着“保护”的大帽子涨价,开的“小差”可谓多矣:扩大了文化资源占有方面的社会不公;掩盖了有关部门工作的粗糙草率;获得了巨大的隐性收入;以难关暂渡,拖延了体制改革的最好时机;减轻了政府部门本该承担的文物保护责任;使文物保护财政预算的捉襟见肘一再被淡忘被纵容……
惯性的“收费”、“提价”思维,其实不光在文物部门,我们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曾经一再遭遇。电价、水价、医药费、教育费、交通费等等,几乎总是以提价来包医百病。提价的轻率,引发的是有关部门默认着行政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相关改革一再滞后,政府责任逐步减弱,以及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提价,恰恰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将使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积聚,使体制性弊端之痈侵向肌体深处。
因此,当务之急的,不是提价,而是重新审核已经发生了的提价是否合理,并郑重清理之。 ( 责任编辑:周克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