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依当下实际情况看,世界文化遗产要实现免费参观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究竟门票价格怎样确定,值得商讨。
据报道,经过听证会“价格专家论证委员会”的调研论证,此次涨价方案确定了几个原则,其中包括“价格要反映供给能力和消费水平”、“考虑游客心理承受力”两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周孝正教授说,北京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北京市400万农民工实际月工资只有499元,而调整后的6个景点门票价格加起来是460元,这意味着,一个在北京的农民工要去参观身边的世遗景点,就要不吃不喝拿出近一个月的工资,他们能承受吗?
如果说农民工是“特例”,我们看看其他人群。
国家统计局今年10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110元。那么可以计算出来月均234.4元———农民要拿出2个月的收入才能参观北京6个世遗景点。
城镇人员的情况呢?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城镇人均收入为8427元。由此可以计算出月均收入702.2元———参观6个景点也要花掉半个多月的收入。
比照拟调整的价格,我们实在看不出涨价怎样考虑了公众的“消费水平”和“心理承受力”、并得出“6家世遗景点的门票调价方案基本符合专家组提出的价格层次”结论的。
申请涨价单位还给出了一个理由:北京世遗门票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其他地方的世界文化遗产参观点价格”。的确,外地有些世遗景点门票价格比北京高,有的还高出许多。
可是,外地门票高价并不能成为北京涨价的理由。
因为,第一,没有人给外地的高票价以一个肯定的“应当如此”的结论,换言之,如果用“文化价值的最大化”的标准来考量,外地的高票价本身就是不恰当的,怎么能用一个不恰当的东西来作为自己学习的样板呢?第二,北京的世遗有特殊的地方———景点集中,游客到京一般不会单单只去某个景点,就像登长城后必然会下地宫,这种“打包”式的旅游线路是外地其他世界文化遗产参观点所不具有的,以“薄利多销”计,门票价格也不能太高。
如果真要对比票价,我们建议和外国同类文化场馆比。据新华社报道,在埃及许多景点,本国人门票价格低(残障人士还可免费),法国和俄罗斯的公园景点门票也采取“低价策略”,日本的多数旅游景点不收费,美国华盛顿的公园与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
既然通过诸多程序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这些文物就具有了“世界性”,我们即使目前还无法和“国际接轨”,但从中得出“票价尽可能从低”的结论是不难的。在这些文物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之后,从地域上,它已经不单单属于中国,更不单单属于北京;从受众来看,绝不单单属于高收入者,而是属于所有的人。
因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世遗保护的投入,那我们不妨尝试建立一种景点门票价格和人均收入挂钩的制度,规定一定的比例,当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门票价格可以在规定的比例内浮动;当公共财政投入足够,就要逐步降低门票价格,直至免费。
目前,到北京世遗景点游览的,北京市民仅占5%,这少部分人可能因为收入水平较高而不在乎价格高低,但其余95%的外地人呢?外地人中的中低收入群体呢?
如果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高收入者的“奢侈品”,那是令人悲哀的事。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