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见习记者 雷中辉 北京报道
2004年中国科技竞争力在全球排名是24位,高技术产品出口绝对额上升到世界第5位。
“事实上,中国只是一个制造大国,而非技术大国,许多产品的关键技术还是掌握在跨国投资商的手中。”
“那我们该喝酒了,举杯相庆嘛!”沈骥如扶了扶眼镜,不无揶揄地表示。
此时,日、美、欧等西方国家和地区散布的“中国科技威胁论”声音嘹亮。沈是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博导、欧洲问题专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份欧盟新鲜出炉的《2004年度欧盟竞争力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来自中国的挑战”被列为其讨论的三大主题之一;总共394页的报告中,有53页专门讨论“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对欧盟带来的挑战。”欧盟副主席GunterVerheugen为此表示:“我们应该提升欧盟的竞争力和创新意识,以迎接来自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挑战。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高科技产业内的低成本竞争对手。”
11月底,北电网络首席执行长比尔-欧文斯(BillOwens)也指出,北电网络正在为大量来自中国华为和中兴的通信产品而头痛,同等条件下中国厂商低得多的研发成本,使得包括北电网络在内的北美和欧洲的厂商毛利率严重下滑。自今年4月就任首席执行长以来,北电网络已经为此裁员3250人。
沈骥如反驳到:“这些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的确非常迅速,由于没有掌握更多核心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国家担心的程度。”
美日韩欧“科技威胁论”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西方国家纷纷抛出所谓‘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等论调,现在又抛出‘科技威胁论’,实质上是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另一位国际问题专家表示。他认为,在“经济威胁论”和“军事威胁论”破灭之后,以中国低成本科技产品进入欧美市场为代表的“科技威胁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在西方国家很有市场。
在欧盟发布其年度竞争力报告之前,美国硅谷许多企业在兴奋地千方百计淘金中国的同时,也无不担心地认为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各地科技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合作伙伴,但中国的目标绝非只生产低技术的产品,而是要成为先进科技开发的中心。圣他克拉芯片制造设备公司(AppliedMaterials)行政总裁JamesMorgan直言:“这可能直逼硅谷以及其它美国科技重镇。”甚至英特尔公司也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市场,也是美国最强劲的科技竞争对手。”而据商务部人士透露,“由于害怕过多的核心技术流失,许多日资企业在中国北方的科研机构和核心制造部门正逐渐迁回日本本土。”佳能(中国)公司人士对记者解释:“这其实是出于公司战略的考虑。”由于害怕过度依赖中国,以三星、现代、LG、SK电讯为代表的韩国高科技企业被授意“暂缓投资”。韩方人士表示,政府为此提醒这些高科技企业“警惕技术外泄”。来自韩国贸易协会的统计,韩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直接投资国(详见本报11月29日《韩国中小企业结队访华》)。
欧盟的报告则更为详尽,包括中欧贸易关系、国外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高科技产品、纺织品和化学制品等均作了详尽的分析。
报告认为,世界IT行业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区域专业化已经初露端倪。迄今,IT行业仍然被工业大国所主宰,但是大部分消费品的组装都是在低薪国家完成。199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报告还称,随着中国IT行业以及国内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政府以税收等手段间接地保护国内企业,工业政策上大力支持国内生产,鼓励外商在重点领域投资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并要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供应商透露其软件的源代码,并将其知识产权递交给中国专家,“中国有可能在许多的科技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欧盟的担忧看似不无道理,2003年,在IT产品的制造方面(电信设备和计算机),国外投资企业占到了中国出口的60%-70%,对欧盟的出口则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
报告最后指出,低成本和越来越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国产品已经威胁到了欧盟,要想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欧盟必须要提高创新意识和生产力。当然,报告也承认,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欧洲企业提供了无限契机。
制造优势不是科技优势
中国科技水平是否已经达到了西方国家所担忧的程度呢?2004年5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2004年洛桑报告》,这是一部较权威的全面分析世界各国家竞争力的报告。报告显示:2004年我国科技竞争力在全球的排名是24位,比2003年的29位提高了5位。
在洛桑报告中,反映我国科学和技术竞争力的科学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的排名近2年没有什么根本变化。专家分析,中国科技基础设施的竞争力与2002年相比,提高了3位,科学基础设施的竞争力提高了1位,这说明中国科技竞争力提高有限。
但是在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上,该报告显示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绝对额已经上升到世界第5位——是唯一进入前5名的发展中国家。排在中国之前的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
“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这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国外直接投资(FDI)。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只是一个制造大国,而非技术大国,因为许多产品的关键技术还是掌握在这些投资商的手中。”沈骥如指出。
他举例称,中国制造和出口量最大的DVD,由于许多部件和核心技术必须从国外购买,因此每生产一部DVD机就必须付给这些拥有专利的欧美日本企业近20美元左右的专利费。“我们只赚到了一个加工费,还是—个低技术的活。”
欧盟的报告也指出,由于许多西方国家的技术通过OEM(代工)的形式转入到中国,中国的部分高科技产业从上游开发设计到下游制造生产都已经具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张小济也认为:“西方国家制造‘中国科技威胁’其实是在渲染竞争压力。要看到,中国出口的许多产品,都是跨国公司的品牌,只不过制造地在中国。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在竞争,中国只是参与了全球贸易的生产环节,还不具备科技威胁的特征。”
张还称,发达国家之所以担心中国的科技威胁,是因为中国目前部分产业产品同它们的产品之间的科技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实际上,看谁的科技含量高最重要的还是看核心技术在谁手中。
“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只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结果。欧美国家就此指责中国的‘科技威胁’,是一种对自身利益和双边贸易的短视。”沈骥如表示。沈骥如无不遗憾地称:“由于中国目前对科研资金的投入依然过少,使得许多有研究实力的人才无法得到应有的研究资金,从而失去了对科技产品深入研究的黄金阶段。”
据科技部报告称,我国对科研资金的投入在逐步上升,占GDP的比重已经由2000年的1%上升到了2001年的1.09%、2002年的1.23%。但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不是很高的总量约为美国的5.67%,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为日本的1.1%。
“除了加大科研资金投入之外,还应当改变目前的科研体制,让有能力的人能够很快地脱颖而出。”沈称。
中国企业“全球化”应对
伴随着“威胁论调”的,是来自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各种技术标准的限制。
根据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提供的数字,今年1—9月,欧盟对第三国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创下2000年以来新的高点。据统计,1-9月,欧盟针对第三国共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25起,为去年同期(6起)的四倍多,这也是欧盟自2000年以来(分别为17、18、13、6起)同期最高纪录,而其中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立案达8起,几占1/3。
在美国,2003年中国彩电遭遇集体反倾销,造成中国彩电企业集体的恐慌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4年8月31日,欧盟启动《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两项法规。按此法规,废旧电器的处理费用将由生产企业负责,比如彩电或冰箱,每台将被加收总价2%-3%左右的电子垃圾回收费。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数据表明,目前对欧盟出口约占我国整体家电出口市场的1/4,白色家电出口总额接近1/3,冰箱和空调最多。据估计,上述两项法案将给中国企业增加至少5%的成本。
此外,业界更担心的是欧盟报告可能带来新的贸易封锁。事实上,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对我国武器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一直都有限制。
“从技术转让角度来说,欧盟是西方国家中对中国技术封锁最轻的。”上述商务部人士表示,“欧盟提出这个竞争力报告的真实意图还是希望能够在关税壁垒消除后,为限制中国产品对欧洲市场的冲击制定新的应对措施。”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壁垒的逐步消除,西方国家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各种技术标准的限制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只有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才能彻底消除由于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带来的西方国家的产品歧视。”沈骥如强调。
沈举例称,由于波音和空客在全球航空客航运市场的技术垄断性优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向波音和空客提起反倾销。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别的国家没有他们的技术,需要向他们学习和购买。
中科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越来越多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科技的进步还是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尽可能多地拥有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复杂、激烈的竞争中顺利发展。”
业内人士称,从国内目前对WLAN等国家标准的重视来看,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拥有更多专利技术的国家。德勤今年9月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如今已经越来越重视专利技术的拥有,中国可能领导下半个世纪全球专利技术。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雷中辉)
相关阅读
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应避免沦为“国际蓝领”
密切跟踪中国制造业的一些中外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制造业不尽快完成从低端向高端的演进,将面临优势尽失的危险。
全文
王颖:中国制造业发展思路需要调整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定位已经不是局限在中国某类行业、某些企业、某些区域、某个阶段、某些环节的简单问题了,甚至不仅仅是以中国为范围或者以亚洲为范围所讨论的问题了。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全文
反补贴“大棒”临头 “中国制造”遭遇新难题
随着中国融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新西兰、泰国、新加坡、南非以及部分拉美国家相继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反补贴很可能成为美国等国家下一步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
全文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