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加坡中航油CEO陈久霖寻求法庭破产保护的证词,已经被传媒披露出来,公众和国际投资者可以从5.5亿美元巨亏下面发现更多的玄机。
据陈久霖提供的法庭证词,到六月份时,新加坡中航油炒期货账面已经亏损3580万美元,但公司在八月份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仍然报告了约1000万美元的盈利,对于交易中的亏损只字不提,反而一再强调公司“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到11月16日,公司仍然公布其第三季度盈利约550万美元,此时公司已经在交易中账面损失了3.02亿美元,虽然对市场分析员承认交易不成功,却只透露账面损失了60多万美元。其间虽然有银行不停地上门逼债,但到11月30日陈久霖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之前,公众一直被蒙在鼓里。
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在新加坡中航油沦入破产保护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加耐人寻味。陈久霖10月10日向母公司中航油集团报告公司炒期货亏损的消息,母公司在不披露任何亏损,而且在保荐人德意志银行事先根本没有作出尽职调查的情况下,把新加坡中航油的股份出售15%。中航油集团是否在明知巨亏的情况下,通过隐瞒投资者,用减持股份所得来弥补账面亏损黑洞,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公众和投资者再一次被蒙在鼓里。
新加坡中航油巨亏,正在证实国际投资者对海外上市国企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疑虑。中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都无一例外地在招股说明书中向投资者说明一个风险因素:控股的国有母公司有可能采取“与投资者利益不一致的行为”。这一点终于不幸在中航油得到了证实。新加坡当地的一些分析人士,已经把中航油集团出售股份一事说成是“内幕交易”。
新加坡中航油巨亏事件,可能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2月15日在香港和伦敦两地IPO产生不利影响。投资者已经对在垄断供应体制下的国航能否获得可靠的油料供应表示了担心,而且,投资者对国航与其母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之间不透明的关系很不放心。一般来说,国企在海外上市,包括计划中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海外上市,都会采用国企母公司控股海外上市公司的结构。如果国际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透过中航油事件对这一结构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则今后一年内国企海外上市的价值将会打一定的折扣。
本报在12月2日的社论中,对中航油集团垄断中国航空油料市场表示过担扰。这一长期困扰中国航空业的问题,通过中航油事件再次显现出来。中航油以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向中国航空公司提供燃料。同时,中航油通过买卖期货来规避风险,等于说让中国所有航空公司油料供应的风险管理,全部系于中航油。巨亏事件表明,垄断中国航空燃料市场的中航油是靠不住的。目前中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航空油料依靠进口。例如,东方航空公司没有燃料储备,一旦新加坡中航油停止供应,而中石化或中石油没有及时相助的话,他们可能取消第二天所有的航班。
事实上,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近年来都试图通过油料供应多元化,来控制成本和防范油料供应风险。三大航空公司对这一垄断体制的不满已经积聚了很久,一些进出口公司已经开始绕过中航油体制,直接向航空公司供应燃料。而且,三大航空公司都希望能直接通过期货等衍生工具对冲风险,而不是交给中航油之类的公司。
与国际航空公司通行的做法不同,目前中国航空公司仅仅对冲国际航班的油料风险,而不是国内航线。但由于长期笼罩在垄断体制下,国内航空公司一般都没有在国际市场上操作期货交易的经验,所以,让中国的三大航空公司真正加入国际竞争,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