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我每天都想哭一场!”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说。
让傅军想哭的,是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及法制环境。他说,要把一个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相对法制环境好的国家,你得付出几倍的努力。“你们不要以为我很轻松。”
中国需要大而强的民营企业
“中国民营企业能不能做大”,成为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04中国年度管理大会”的重要议题。正是这个话题勾起了傅军的“伤心事”。
如果将民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即从“民营经济”概念来看,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而喻。
全国工商联于2003年底发布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依据2002年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民营经济占中国GDP的比重约为48.5%,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40.3%,上缴税收占全社会的37%,完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50%,吸纳就业占全社会90.3%。
“看起来,这个问题本来用不着讨论,因为中国民营经济已经很大了,自然也诞生了不少大的民营企业。”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说,“但是,以德隆为代表的一些民营企业失足,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形势,让我们觉得又有了讨论的必要。”
王巍的话为这个话题增添了几分凝重感。
仅仅在一年多以前,各种类似场合,人们看到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一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事易时移,如今,民营企业普遍调低了调门,以谨慎代替了激昂,以“做好基本功”的表白,代替了“兼并重组,产业整合”的号角。
王巍说,在这种情势下,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因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正面竞争已经开始了”。
“更重要的是,总体大并不意味着个体大,总体能做大也不表示个体必然能做大。”慧聪集团CEO郭凡生说。
在郭凡生眼里,民营企业做大的标志,就是诞生中国的IBM、微软,就是进入“世界500强”。“目前进入‘500强’的企业为什么都是国有企业,而且大多数是垄断企业?”
郭凡生的问题其实不需要回答,“不然把石油、电信放开,我不相信民营企业做不过国有企业!”
“中国需要大企业和强企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说,“我们国家为什么市场这么混乱,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讲信用现象为什么这么多?就是因为我们的产业集中度低,缺少高素质、领袖级企业。”
谁来变大变强?要么是国有企业,要么是外资企业,要么是民营企业。
“在这点上,中国的民营企业应当承担起历史的责任。至少不应当让外资企业主导中国经济。”张维迎说。
怎么衡量企业是否做大做强?
张维迎的观点是:看看这个行业少了你会怎么样?如果有你没你一个样,那你肯定不算大,更不算强。
民营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
“中国民营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我的答案是:既能也不能,这就是所谓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说。
陈峰所指在于规模、品牌和管理。“这些因素成了,企业就成了;这些因素败了,企业就败了。”
“没有良好的环境就没有优秀的企业。”郭凡生说,“在做大做强方面,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环境。很难想象,中国如果不搞改革开放,会产生现在的这些民营企业;同样很难想象,眼下的市场环境能产生中国的IBM和微软。”
郭凡生认为,中国现有制度能鼓励民营企业做起来,但并不鼓励民营企业做大。而如果民营企业做不大,中国经济则没有希望。
“德隆倒下自有德隆自身的问题,但我们的环境和制度就没有问题吗?为什么在民营企业资金链条断裂时,没有人愿意为他们买一次单?”郭凡生说。
傅军同样表达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观点,“中国的民营企业绝对能做大做强,因为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有着无限美好的前途,也必将给在华发展的各类企业带来美好前途。但是,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法制不健全,诚信体系有大问题。”
“企业做大做强,一靠企业家自身素质,二靠外部环境。”张维迎说,“企业家们先得问问自己,我准备好做大做强了吗?”
至于环境,张维迎说,很好理解,生命力再强的树,如果没有相应的土壤,也长不大。
什么样的民营企业能做大做强?
“一看产业选择;二看企业目标;三看管理团队。”北京物美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中对民营企业做大的条件作此概括。
从产业选择来看,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特点,有些产业能做大,有些产业无论如何也做不大。比如连锁业就是可以做大的产业。中国目前商品零售总额是50000亿元,据商务部保守估计,今后10年至少会翻一番,这么大的空间,怎么能做不大呢?
至于企业目标,有些人简单地认为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这就决定这个企业不太可能做大,因为现在是一个充分竞争的社会,任何一个赚钱机会都会吸引很多人,如果你没有特殊的过人之处,很可能被甩到一边。相对而言,如果将做事当成目标,企业会更有前途。
团队方面,主要当然依赖于企业创办者个人,即企业的灵魂人物。这个人有意志力,有决心,百折不挠,企业就能做成。
“中国民营企业能否做大做强,根本在于企业家自身素质。”陈峰说,“纵观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成名企业家很难全身而退。为什么?除了外部风险,我们不能不检讨自身,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化背景就是如此,你要么不做,要做就得提高自己素质去应对环境。”
怎么就算提高了?
陈峰说,要考虑众生需要这一天下大利。如果一个企业家把社会责任和自己的一念之想有机结合,就会使自己脱胎换骨,从而获得绵绵不断的机会,将企业做大做强。
“有胸怀的企业家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傅军说。
他认为,检验民营企业家有没有胸怀,可以由以下几方面:
能不能使家族企业完全转变为现代企业;能不能让更多核心管理层人员持有公司股份;能不能感激员工为公司所做的贡献;能不能聘用能力比自己更强的人;能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网络。
张维迎对此问题的概括是:“要么有好技术,像微软,英特尔;要么有好品牌,如沃尔玛、耐克;要么有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如中国企业目前普遍的理想。”
张维迎说,由于技术和品牌都需要长期积累,中国企业多想走捷径,从而热衷于资本运作。在国家现有金融体制下,资本运作隐藏着无法预期的风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问题。
理想的模式仍然是以技术、品牌为基础,再加上适当的资本运作。
“无论如何,对宏观环境都有很高要求。如果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没有很好的保护,谁愿意去开发技术?哪个品牌能得以树立?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素质可以靠单个企业努力提高,而制度环境的改变,则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努力。”张维迎说。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