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驻渝全国人大代表近日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重庆库区移民安置、水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视察——
监督广角
11月8日至12日,37名驻渝全国人大代表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重庆库区移民安置、水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视察,为在明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反映社情民意,提出议案、建议作准备。
据这次视察活动的召集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烈介绍,通过视察,大家感到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出修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决定是英明的。
自2003年6月1日139米蓄水以来,三峡工程发挥了很大效益:电站目前已有8台70万千瓦机组每天可稳定地发电1.1亿千瓦时,对缓解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电力紧缺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航运能力提高到4000万吨,促进了川江黄金水道的有效利用;库容防洪效益明显,2004年汛期,川江支流四川省达州市和重庆市开县境内遭受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通过三峡水库调节,长江下游地区安然无恙。
移民安置:呼唤政策法规统一
1993年以来,库区各区县按照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度,修建各类房屋,搬迁安置移民,调整、搬迁工矿企业,满足了大江截流和二期工程按期蓄水、通航、发电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和法律修改,出现了三峡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指标不足问题。如重庆市开县,按照199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制定的规划,农村移民生产安置的指标为52447人,而按新政策要求,全县实际需要生产安置的农村移民为73689人,规划显然已经滞后于实际;二是三峡库区进入城市低保的移民没有纳入国家后期扶贫计划,从而无法兑现三峡移民“逐步能致富”的法定目标;三是现行法律法规不一致。如城市居民拆迁条例的补偿标准与三峡移民条例中城市移民拆迁的补偿标准不一致,三峡移民条例中对库区1992年4月以后新搭建的建筑物的补偿规定,不符合修改后的宪法的要求。库区政府呼吁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通过调整政策,统一法律法规解决上述问题。
山清水秀:呼唤投入支撑
在重庆至宜昌长达600公里的长江干流航行中,视察组看到的是两岸青山,江中绿水,没有发现较为集中的漂浮物。据环保专家介绍,三峡水库蓄水一年,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没有出现水质恶化现象,仍属Ⅱ—Ⅲ类水质,经过处理可符合饮用水标准。
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相继修改和制定了《环境保护条例》、《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水资源管理条例》,按照这些地方性法规的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在国家统一安排下,库区兴建了一批水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动船舶污染和次级河流污染治理,认真做好库底清理清漂和禁磷工作,坚持每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污染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视察、代表质询、个案督察等方式,推动了良好的执法环境的构建,促进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实现了三峡工程二期蓄水的环保目标。
但是,三峡工程139米水位蓄水后,由于水文、河道等变化,入江支流回水顶托段河面变宽、流速变缓,水体复氧能力下降。今年以来,重庆库区先后有4条支流多次发生藻类疯长现象,影响着当地的水质安全。随着三峡库区水位的继续升高,一些库湾相对滞水区也可能出现水藻类疯长现象。库区各级政府呼唤国家加大投入,加强治理。一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尽快开展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立法工作;二是国家应建立三峡库区生态破坏补偿机制,继续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高度重视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三是解决三、四期库底固体废物清理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资金。
地质灾害:呼唤加快治理
重庆库区是全国地质灾害重点发育区之一。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下,三峡工程二期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治理,使受蓄水影响的崩体及库岸得以稳定,移民迁建区地质条件得以改善。同时,通过地质灾害的防治,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保护了一批港口码头和道路,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2006年6月三峡工程蓄水到156米前,重庆库区规划治理的崩滑体有250多处,近6亿立方米;搬迁避让的崩滑体有260多处,近5亿立方米;库岸330多段140多公里。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任务艰巨而紧迫。截至2004年12月底,留给三期地质灾害项目治理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18个月,还要包括勘查、设计时间。库区有关区县政府呼吁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务院尽快批准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规划,尽快启动三期地灾防治工程。
富余劳力:呼唤职业培训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18个区县中,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富余劳力在我国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从事的却是笨重工种,危险大、待遇低、收入少,其原因在于他们不具有专业技术素养。库区政府呼吁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要对三峡库区加大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投入,聚集职教优质资源,发挥职业教育在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使职业教育适应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倡导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和连锁办学,培养一批业务精湛的“重庆钳工”、“重庆车工”、“重庆刨工”、“重庆电工”、“重庆全能家政服务员”……把“重庆师傅”作为品牌输送到全国各地去占领中级技术工人的高地。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