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华慈善总会所获捐赠的70%都来自国外和港台地区,内地富豪的捐赠不到15%
■调查背景
近日,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在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时称,该会所获捐赠的70%都是来自国外和中国港台地区的,内地富豪的捐赠不到15%。与此对比的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夫妇在过去四年里,共捐出了230亿美元,占其净资产的54%。一时间,“内地富人吝于行善”、“内地富人不慈善”、“内地富人为富不仁”的舆论迅速地传遍了海内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内地富人“远离慈善”,本报记者据此展开了调查。
■现象调查
富人不说离慈善有多远
面对“内地富人不慈善”的说法,6位内地富豪“沉默”面对媒体。
中华慈善总会的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内地富豪15%的捐赠比例中,并没有真正有名的富豪,基本上属于有一点钱的“富人”,其个人资产还达不到“富豪”的标准。而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中国已有24万名千万富翁,每5000个中国人里就有这么一位富豪。
而在美国,每年通过捐赠而获得的慈善资金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1991年美国人捐出了1168亿美元,1996年则上升为1507亿美元,迄今总捐赠达到了6700亿美元。以1992年为例,全美国当年的慈善捐款共达l243亿美元,其中来自个人的达992亿美元。而最富有的美国人中20%所捐赠的钱,占了全部慈善款的三分之二。这一对比充分地显示出内地富人离“慈善”有多远的距离。
针对连日来“内地富人吝于行善”、“内地富人不慈善”、“内地富人为富不仁”的强大社会舆论,记者采访了国内的部分富豪,6名被采访者一律回避对此事发表看法。截至记者发稿时,也没有在网上发现其他富人对此事发表的看法或意见。
■心态调查
富人惧怕“捐钱招麻烦”
如果你一捐就是上百万,催债的人来了,化缘的人来了,没完没了。
北京某高校一位教授公共管理的学者告诉记者,日前曾有富豪向他袒露过不响应慈善捐助的心声:害怕“越捐越麻烦”。
“其实一个人一生的花费也就那么点儿,留那么多钱也没什么意义。我每年给国家缴那么多税也没说心疼过,但我不敢搞慈善。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麻烦会随之而来,你看,债务链就摆在那里,如果你一捐就是几十上百万,那麻烦就来了。欠你钱的人来了,他会说,那么多钱都白白捐了,我那点钱就免了吧,算救济我一回。债主会来催债;化缘的也会没完没了地来找你。何况,中国比我富的人多的是,大家都不发言,我出什么风头,你说是不是?”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邓伟志提出了不同看法:“不能说中国的富人'为富不仁',但也不能说'很慈善'。怕露富仅仅只是个借口,你有多少财产都是明摆在那里的。对中国慈善机构的不信任,也是很不客观的,即使曾出现过慈善捐助没有落实的情况,但那也只是极少数,你不得不承认,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慈善机构是信得过的吧。”
■专家支招
四条措施促富人“慈善”
面对内地富人的“不慈善”、“缺乏公益心”,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的邓国胜教授认为,促使富人“慈善”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税收方面效仿欧美等国家,对慈善捐助免征收遗产税。英国最高的遗产税税率高达98%,留给子孙1000万英镑,980万英镑进了国库。而且,遗产税法规定,捐赠社会的部分,可以在一定幅度内抵遗产税。高额的遗产税率以及捐赠可以抵遗产税的规定都是促使富人们多捐赠而少留作遗产的重要原因;
二是发展民间慈善组织。美国仅非营利性的慈善组织就有140多万个。在欧洲国家中,德国、英国、瑞士都有不下1万个基金会。其他许多欧美国家也有几百以至几千个慈善机构。
而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认为:要进一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应该发展第三部门、推动第三次分配。即第一次分配就是劳动所取得的报酬、工资;第二次分配就是国家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第三次分配不是政府行为,是社会行为,就是社会互助,有财力的人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社会互助这种分配形式。
原民政部部长、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认为:慈善机构还应该做到高度透明,否则的话,老百姓不愿意出钱和出力。 晨报记者 刘宏伟
●异域观点
福布斯总裁称:最大的慈善是创造就业机会
面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缺乏公益心”的说法,福布斯全球总裁史蒂夫·福布斯称:“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说,创造就业机会是他们最大的慈善事业。”
“也许我们应该认识到,通过办企业为公众提供工作机会,本身就是一种慈善事业。”福布斯说,即便在公益和慈善事业发达的美国,当年经济起步时,企业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做得也非常不好。即便是微软这样现在看起来“乐善好施”的大企业,也是在它做大后才涉足慈善事业。
福布斯认为,较少涉足公益事业可能与中国企业开始赚钱的历史尚短有关。“如果10年以后,中国的企业还不具备这方面认识的话,那就应该通过公关手段来促使他们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了”。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