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年岁末,由国际知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在中国境内合资设立的高盛高华证券公司正式宣告创立,中国也将迎来加入WTO满三周年的日子。高盛高华证券公司的创立只不过是中国证券业严格履行WTO承诺的一个缩影。入世3年来,像高盛集团一样,一大批境外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申领QFII牌照等方式纷纷“登陆”中国证券市场。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证券业的对外开放给严格履行WTO承诺的中国证券业带来哪些变化?在与国际资本市场逐渐对接的大背景下,中国证券业又该怎样提升自身竞争力?在中国入世3周年到来之际,相信这都是值得业界深思熟虑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聂庆平。
证券业尝试全方位开放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政府严格履行我国证券业对WTO的承诺,中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对此,聂庆平向记者娓娓道来。
———证券公司对外合资合作方面。根据WTO的承诺,允许中国证券公司与国外证券公司建立合资证券公司,从事A股的承销,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基金的发起。按照承诺,目前已有5家合资证券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获准从事相关业务。
———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开放。承诺由中国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与外国基金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入世前3年,外资比例不超过33%,从2004年12月11日起,外资比例可提高至不超过49%。截至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11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业务方面,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交易。
聂庆平说,此外,这几年中国政府还不断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发展状况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在进一步扩大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水平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并不一定在WTO承诺范围之内的对外开放举措。
首先,自1992年起开始的中国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至10月底,中国境内发行H股的企业已有105家,累计筹资达320亿美元;红筹股公司76家,累计筹资470亿美元。其次,在WTO承诺之外,中国于去年开始实施了QFII制度,到10月底,累计已有27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其投资额度达30亿美元,另外还有10多家境外机构正在排队申请QFII资格。
聂庆平总结道,入世3年来,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证券业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在全方位进行了尝试,这为入世后国内证券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证券业入世新变化
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大的中国证券业,从开放中都得到了什么?聂庆平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作为一个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国资本市场要与国际市场逐渐衔接。在这种大背景下,入世3年来,中国证券业、中国证券市场正发生着质的变化。
变化之一是证券业合规经营,防范风险的认识得到认同。他说,包括证券机构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已经强烈感受到入世后国际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为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证券公司普遍注重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倡导合法合规经营理念。证券公司开始注重在业务模式、经营模式上寻求创新突破,严防盲目投资、违规经营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可以看到,对于委托理财业务,保证金挪用等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证券公司目前都在花大力气进行清理,以防新风险的产生。
变化之二是证券业的创新意识普遍增强,证券公司对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聂庆平说,目前中国证券业正在积极进行创新的探索。为适应竞争的需要,证券公司着手在业务模式进行创新;面对国际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现状,证券公司探讨组织方式、服务方式的创新;此外,针对行业激励制度、内控制度的创新也在有序展开。
变化之三是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在提高。聂庆平认为,入世3年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一些原有制度方面的约束也正在革除,国际通行的制度正在不断引入,在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方面,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表现在:其一,会计制度,中国资本市场适用的会计制度逐步接近国际会计制度标准。从财务方面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透明度逐步提高;其二、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多年来,监管部门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使上市公司越来越透明、证券公司也将更为透明。还可以看到,整个证券交易、上市审核、发行制度也正逐步向国际靠拢,如询价机制的引入、保荐制度的实施等。
变化之四是证券市场的制度环境在逐步完善。“国九条”为理顺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提出了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入世也促使证券监管部门逐渐“归位”,不断提高其依法治市水平。经过前后三次的清理,目前证监会共取消了101项行政审批项目,7项行政审批项目交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实施自律管理,取消和调整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行政审批项目的一大半。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是法宝
入世3年的时间虽不算长,但境外机构的进入,让中国证券业确实感到了压力,更看到了差距。在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角逐中,中国证券公司凭借什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聂庆平说,保证金融机构、金融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对于风险管理,外国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视之为一切业务活动、一切业务人员所必须遵守、不能突破的原则,因此,要想在与国外机构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作为中国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起一套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这是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国外竞争的法宝。
他认为,国外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方法也同样值得国内机构借鉴、学习。外国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与中国机构身处同样的市场环境、面对同样的客户,如何取得长足的竞争优势,服务水平的差异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中国金融机构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方法和服务程度,这也将是体现国内证券公司竞争力的最核心因素。
服务水平、方法的改进与提高,需要创新。作为证券公司创新评审委员会的一员,聂庆平说,中国证券业逐步开放后,证券业必须要有一套适应创新、鼓励创新、同时也能适应竞争的制度。创新的评审工作就是通过一套量化的指标体系,来反映证券公司主要的业务经营活动和业务管理水平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公司风险控制的要求,符合公司具有竞争力和平稳发展的要求。开展创新评审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证券公司从自身情况出发,首先要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要对自身业务的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评估,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来控制、管理和防范风险。
入世3年,对中国证券业、证券市场来说,仅仅才是刚拉开了与国际机构、国际市场竞争的序幕。前路漫漫,竞争将愈演愈烈。
( 责任编辑: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