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华社记者 周文林
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用于收购的巨额资金来源和使用,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资金压力和对联想业务的影响。但联想对此刻意保持的沉默,使业界产生了更多的猜想。
根据联想公布的消息,此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将付出17.5亿美元的成本代价。其中,联想将为此支付给IBM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同时,还将有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具体到资金的来源和调度,联想表示,目前联想有4亿美元的现金,但在此次并购时,联想的股东和投资机构认为全部使用现金完成并购并非最优的方式,因此联想并购动用的资金包括自有现金和部分来自银团的美元贷款,使资产负债率达到27%左右,联想的股东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和比例。
但是,联想的解释显然远远不能消除有关各方对此次收购资金方面的疑问。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此次收购联想动用了银行借款使其资产负债率达到27%,虽然依然处于安全线之内,但资金链过于紧张的情况应该是属实的。根据联想2004-2005中期年报显示,联想共有约值31亿元的港币现金,另外还有30亿元的港币银行授信额度。为了完成此次收购,除去股票外,以6.5亿美元现金和5亿美元的负债来看,联想将面临11.5亿美元的现金支出,可以说,为了实现这次收购,联想已经倾其所有了。因此,业界对于联想能否持续支撑生产投入并规避意外风险自然颇多疑虑。
此外,考虑到联想还要同时进行包括手机在内的其他领域的发展,这笔现金的支出给联想带来的是更现实的压力。加上目前全球PC业正在进入衰退期,增长乏力,利润越来越薄,把身家都放到PC一搏的联想,未来能否使收益大于今天付出的成本,都需要时间来检验。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9日联想集团(0992,HK)股价每股下跌0.1港元,跌幅达3.7%。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对新联想未来前景犹疑不定,是导致成功完成收购后联想股价不升反降的原因。
虽然联想表示要使用贷款,但并未就贷款银团、借贷条件以及其他相关消息做进一步的发布。如果通盘考虑联想的整体业务,如此一笔巨额的资金,即使有银行贷款可以使用,最终能否长期支撑联想包括PC在内的全业务的资金链?10日有消息说联想已与高盛确定了5亿美元的过渡性融资协议。联想也意识到这次并购的资金问题实在太敏感,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焦点。
对资金问题敏感的显然不止联想一家。全球著名的IT及电信行业市场咨询和顾问机构IDC日前就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发表了专门的分析文章。但在记者与该机构联系,请他们就联想此次并购行为的资金使用等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时,“这个问题太敏感了,恐怕我们不方便谈。”该机构一位女士表示。
疑虑的声音并非业界唯一的台词。“我认为联想这次收购,资金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国内著名IT评论人士、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说。方兴东认为,从短期看,联想会面临资金压力,但通过资本运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次并购,不能简单地看成IBM甩包袱的行为。如果是为了卖钱,IBM应该可以卖到100亿至200亿美元。这次IBM以这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并且在联想占有这么大的股份,本身是出于战略考虑,IBM不会让联想有资金问题。以这么低的价格出售给联想,本身就是IBM对联想的帮助。联想和IBM的资本运作,会着眼于今后几十年的预期,那种“现在PC这么不景气,联想要卖多少台电脑才能挣回这次收购的钱”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但是,这次收购在资金上肯定会对联想产生一些影响。”方兴东说,“目前流通股价格跌不跌对联想没什么影响。但是联想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受到局限,肯定会在美国上市。”他认为,此次并购,还会对联想的业务结构产生影响。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应该是手机业务。随着联想重心的转移,表现一直不佳的联想手机处在比较微妙的状况。他认为:“如果联想要做出牺牲的话,手机业务很可能是最先牺牲掉的。”
作为联想和IBM竞争对手的戴尔、惠普,没有就联想收购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发出任何评论。虽然此前有报道说戴尔对联想与IBM此次联姻不以为然。但在美国《新闻周刊》刊登的一篇名为《一个时代的结束》专访文章中,知名PC分析家Roger Kay对此评论道:“喔,戴尔和惠普会立刻开始向他们头上(联想和IBM)扔烂苹果,不用想你都会知道他们将怎么干。”
( 责任编辑: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