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随着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全面展开,2004年,我国一以贯之6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式由宽松转向从紧。预计2005年,这一取向仍将延续。
我国货币政策“稳健”的提法,是由此前的“适度从紧”转变而来,可以说,“稳健”二字原本带有“积极”的成分。1998年-2002年,货币政策调控也确实经历了由“紧”到“松”的变化。但是,自2003年中,当宏观经济中出现投资过热、物价上升的波动迹象时,货币政策即开始由“松”转“紧”。2004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时任货币政策司司长易纲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近期取向是适度从紧。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准备金率及再贷款浮息制度,到小幅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凡此种种,无一不带有明显的收缩性质。
目前,货币信贷已呈明显回落态势。统计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分别为14%和13.8%;人民币贷款余额17.52万亿元亿元,增长13.5%。金融专家夏斌估计,2004年贷款投放可能在2.2-2.3万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3.8%-14.5%。这将与全年贷款2.6万亿元的调控目标形成显著差距;而14%左右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年初确定的M2和M1均增长17%的目标距离则更大。
有迹象表明,2005年货币信贷适度从紧的态势仍将持续。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取向首先是完善金融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她说,目前M2与GDP之比已近200%,今后M2增速与GDP、CPI涨幅之和的差距可能有缩小趋势。央行有关人士则提醒,要防止明年上半年贷款和投资增长出现反弹的情况。因为,出于追求当年利润的考虑,近年商业银行往往一、二季多贷,三、四季少贷或不贷。如,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97万亿元,其中1.4万亿元是上半年投放的,占71%。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部主任徐宏源说认为,目前银行贷款已处于较低的增长平台,某些领域已出现紧缩过度迹象。明年信贷政策应注重松紧搭配:中长期贷款从严,流动性贷款则从宽。必要时,可考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
专家建议,稳中趋紧应把握“度”。2005年,人民币贷款增加应在2.7万亿元左右,增长约15%。M2和M1增幅大致16%。
明年会不会继续加息?“如果经济运行中投资、物价等突出矛盾难以解决的话,可能还会动用利率杠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专家易宪容表示。而有专家指出,动不动利率还需观察今年首次加息的效果。小幅上调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对企业的资金成本并不构成实质性影响,意在向市场发出信号,以改变公众预期,遏制投资过热。若这一愿望如期实现,明年物价相对稳定,盲目投资的现象得到进一步抑制,则连续调高利率的必要性将大打折扣。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则不主张近期再加息。他说,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依然冷热不均。在房地产、汽车、建材“热”的同时,许多生产能力过剩的制造业仍处于“冷”的状态,“通货紧缩压力其实还存在。”
基于同样的认识,北大教授宋国青也认为,利率在短期内看不到上升的迹象,“起码还需观察3-5个月。”但他提出,明年的金融调控,汇率是“纲”。“如果动汇率,则需要许多政策相应做出调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认为,假设明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一次性浮动3%-10%,可能会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宏观调控产生积极影响。此间观察家认为,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之更灵活而富于弹性,这一汇率体制变革的方向已明确,但出台的时机尚需等待。
来源:[中国证券报]
( 责任编辑: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