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经济日报农村版记者 滕卉荣
“做我们这行不容易,为拼抢一个项目,企业间价压得很低,前两个工程就是垫资施工的,眼瞅着这个工程也快完工了,现在就发愁这笔工程款也砸进去。”又到了年根儿,忙了一年的建筑企业的老板陈锦军心情十分复杂,几笔工程款到现在都没有落实,年底拿什么发给辛苦了几个月的农民工?
讨薪不是农民工的专利
“看看这些大型城建项目,可以想到用工量绝非少数,地方官员们忙着捞政绩,大张旗鼓地搞扩建,建筑单位还欠着我们的钱呢,没有钱,我们又用什么给农民工兑现工资?一说到拖欠问题,大家都把矛头指向我们,哪里知道作为企业方的我们也有一肚子苦水没处倒啊!”记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地采访建筑企业,听到企业方的抱怨多多。
为了揽到工程,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现象很普遍。“如果我有200万元资金,我就敢接2000万元的活儿。你不做,别人的资金可能还没你多,他们都敢接,我有什么不敢的?至于说回款,那就要靠运气了,干我们这行,其实就如同赌博一样!”说到这些,陈锦军很是无奈,“我们拿不到钱,企业充其量也就进入个半瘫痪状态,现在农民维权意识很强,在我们为清欠工资想办法的时候,农民工已经去你们那里‘告状’去了,让你们新闻媒体为他们出面找相关部门,我们企业在你们媒体那里亮相后,也就基本全瘫痪了,几乎招不来几个人。这也都是心里话。”
“本来政府就欠着我们钱,一说到要清欠,政府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年年抓清欠,年年还这样。”一位在工地检查进度的负责人这样说。口头喊清欠,实际推着办。这样的情况在基层很普遍,领导不到位,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措施不得力,致使拖欠款前清后欠,越清越多。
合同签订不规范是隐患
工程款拿不到,用工企业自然会另觅他途。“建筑单位向我们发难,那我们也只好向农民工转嫁危机了,不签订合同的农民工就会比较吃亏。”王先生说。他告诉记者他的工地上有60%的民工都没签订用工合同。问及原因,王先生说:“要知道一些农民工不愿同我们签订合同,一部分是因为嫌麻烦,更多的农民工因为自身流动性很大,一份工作不知道能做多久,一旦要解约,还要缴违约金。”见我们想追问,王先生干脆“摊牌”——“他们找工作不会在合同问题上‘纠缠’,合同这一环我们也是能省就省!毕竟不签合同可以免除许多‘后顾之忧’;即使签合同,也可以把许多关键的部分省去,反正他们不留心看,也看不懂,工种和工资的高低才是他们关心的。”
合同签订得不规范,让农民工在很多方面的权益得不到保护。在记者调查的餐饮、家政、建筑三个行业的120 个民工中,表示签不签合同无所谓的农民工占到46.6%;38.2%的农民工认为必须签订用工合同;只有15.2%的农民工认为不需要签合同。“要是签合同,老板肯定会嫌你事多,这工作你不做有的是人做呢!”一位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告诉记者,他来北京已经两个多月了,迫切需要找到一份工作,签不签合同没关系,只要老板讲信用就可以了。而且,一些企业虽然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但这些合同看起来更像员工守则,对企业主没有制约或仅稍有制约,对工人的制约却很多,一些农民工认为这样的“不平等条约”不签订也罢。
首发:县域经济论坛
来源:[经济日报农村版]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