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你白天是见不到我的,我们这段时间的客户太多!”在电话的那头,刘腾蛟略显疲惫的声音传来。
刘腾蛟,中国医疗投资营运网CEO。有理由相信他的话——在医院改制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的资本甚至外资与院方都在蠢蠢欲动,都在试图寻找被视作“桥梁”和“纽带”的医疗投资公司。
2004年11月25日傍晚,在北京海淀的一间咖啡厅,百忙之中的刘腾蛟以一种非常快的语速向《经济》描述着现在的医疗“乱局”:虽然卫生部的医疗体制改革政策还没有明朗,但要等一切都确定了的时候,投资机会可能也就没有了。传闻2005年年初卫生部将出台《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大规模地汇集到医疗产业的资金纷纷开始寻找“乱中取胜的机会”。
一个有趣的数据映入人们的眼帘——2004年7月23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医院管理班开学,民营医院院长比例从零跃升到了30%。
对于2005年,北京某著名投资公司的一位总经理助理崔华(化名)称,一大批资本将会注入到企业医院和行业医院中,这些医院明年将面临全面的改制。
这一潮流让中国的医疗投资机构迎来了难得的春天。据刘腾蛟说,全国300多家医疗投资公司中,现在大概有100多家正在运作项目。
“现在的实际状况是,很多想进入医院市场的人都是不懂医院管理以及融资等方面的问题,甚至不知道陷阱!”刘腾蛟说,“这样就客观上形成一种信息的不对称。”
医疗投资机构解决的就是这样的一种不对称,它可以帮投资方进行项目考察、风险评估,或者是设计一个方案,推荐一个懂医院运营的人才。
崔华称,现在每天都会有1到3家医院的院长找到他们寻求合作,而且这种数字还在逐渐增大。刘腾蛟也透露说,他正在为一个私人企业老板评估一个3000张床位、投资近23亿元的大项目。
医疗投资机构和投资方签订服务协议后,投资公司就开始调查、考察。他们会从已有的相关项目库中取出一些合适的医院项目,或者从每天前来拜访的医院院长中选择,“这很容易产生结合点”。
“如果要融资大概需要2到3个月,如果是直投的话可能需要4到6个月,如果是5000万以上的项目,需要的时间更长”。
“涉及到医院的投资,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需要耐心。”崔华说。
从医疗投资项目的运作方式来看,有股份制改造、直接收购、托管、MBO、承包科室等。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托管方式用得比较多,虽然里面涉及职工的问题比较难以解决,但却是比较稳妥的方案——不涉及国有产权的变动,而且也是一种观望和试验的方式。
据他们内部的投资规律,三级医院一般不动,因为其在当地具有绝对垄断地位,同时也有绝对的政府支持。
刘腾蛟指出,目前的医院投资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如有的投资方对项目根本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熟悉市场的环境,就前来投资。国内曾有一家著名大型企业找到刘腾蛟,说办医院非常简单,没有人才可以挖,开出的院长年薪为五十万元。这表明这家企业根本不熟悉医院内部的潜规则。事实上现在一个院长的年收入很容易超过五十万这个数目。
此外在投资过程还有众多的陷阱,比如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在没有职业院长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等。
刘腾蛟说,作为医疗投资机构的CEO,他清楚商机,不过他更希望看到的是成熟的投资者、成熟的医疗投资公司。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医疗投资公司都打出“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旗号,这些公司的负责人要么有过国外留学的经历,要么做过外国医药公司的代理,在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医疗市场中,他们更倾向于复制国外医院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美国的模式,“对于即将大规模进行改革的医疗体制而言,这种现状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位人士说。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