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当前基金的发行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和基金的份额相比,如何做好业绩显然更为重要,只有做出品牌才能得到投资者更多的认同。
基金发行遭遇寒流
当3月份市场欣喜地看到百亿规模的基金首次出现时,很少有人料到基金的发行形势会在6月份以后急转直下,而随着冬季的来临,基金的发行更是透出一丝丝的寒意。
首先,首发规模大幅下降。上半年五、六十亿份的发行规模随处可见,而下半年已经成立的12只基金中,除了第一只LOF——南方积极配置的首发规模达到了35亿份之外,其他基金的首发份额都在26亿份以下。
其次,发行频频延期。基金发行之所以延期一般是因为募集份额没有达到预期中的规模,而9月下旬以来的两个月中,有5只基金先后发布延期发行公告,数量之多,密度之大是以前所没有的。
另外,认购费率竞相打折。
市场环境影响最直接
造成基金发行困难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环境的影响。
1、股市低迷影响投资者认购热情。
从开放式基金三年多的发行历史来看,基金的销售情况和市场走势密切相关。今年下半年以来,股市的表现一直较为低迷,市场信心较为匮乏,由于近期发行的基金大部分是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因此投资者认购热情不足也就不足为奇。
2、加息判断降低投资者收益预期。
随着央行于10月底提高利率后,中国进入加息周期成为市场的主流观点。一方面,加息会减少资金供给;另一方面,加息也会增加企业成本,这些都使得投资者降低了投资收益预期,从而加大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销售难度。
3、已发行基金缺少盈利效应。
今年年初以来已发行的基金明显缺少盈利效应,许多基金成立后单位净值一直低于面值,使得投资者认购之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老基金盈利效应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投资者对新基金的认购信心。
4、银行储蓄压力加大。
银行代销一直是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在代销费的吸引下,银行也乐于销售基金。但由于实际利率的不断下降,使得储蓄资金加快了外流的步伐,据统计,今年1-9月份银行存款同比少增长2030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增加储蓄资金转移,另外银行年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预期也降低了银行销售基金的积极性。
修炼内功,转变营销观念
基金管理公司刻意追求首发份额的大小,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在目前的收费模式下,由于管理费收入和基金的规模直接挂钩,基金管理公司想扩大基金的规模无可厚非。但是,基金的规模不是发出来的,而是通过投资者的持续申购做大的。与此同时,首发规模大的基金,如果被投资者不断赎回,那么这种首发规模也就毫无意义,有只今年2月份成立的基金,虽然首发超过了60亿份,但在第三季度末总份额就已经下降至22.70亿份,被投资者净赎回了62.33%。因此,基金管理公司需要转变营销观念,不要陷入发一只基金被反复赎回,然后发行新基金再被赎回的恶性循环。
要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就必须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简单的讲,就是用业绩来说话,让投资者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虽然有些数据表明,当期业绩大幅增长的基金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赎回,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拒绝绩优的基金。说到底,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是因为投资者对这些基金的业绩表现信心不够,一些基金自身的投资带有很强的短期性,业绩表现很不稳定,当期单位净值大幅增长,而在下个阶段随即又大幅下跌,这样的基金投资者当然会以短线思维来对待。最近几个季度的基金份额变动情况表明,那些业绩长期稳定增长的基金,由于在投资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其份额增长也领先于其他的基金。
此外,基金管理公司还应该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将信息披露做的更充分。可以这样说,只有当基金不是将注意力放在份额上时,基金的份额反而更容易出现增长。
( 责任编辑: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