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上海报道
“我们对手上已过会的发行企业刚做完预询价。”12月13日,某证券公司投行部总经理较为兴奋地表示,“接下来等着拿证监会的发行批文。”
此时,按照中国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正式询价实行尚有十七天。
据这位投行人士介绍,尽管新股询价制度尚未起航,但为了使发行价格尽量达到保荐人与发行人的预期标准或做到心中有数,在约40家已过会企业中,有部分拟上市公司与保荐人迫不及待地寻找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进行私下预询,其中包括山东日照港等。
南方某证券公司投行部副总也向记者证实了此事,他表示至少他知道的那些过会企业都做了预询。
私下预询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发行申请必须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拿到批文),并在发行人刊登招股意向书后,才可以进行推介、初步询价及累计投标询价。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而累计投标询价确定最终发行价格。
事实上,“在今年11月份新股询价制度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大多数投行开始出动,主动帮助其手上已过会的发行人寻找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公司、战略投资者等。”上述投行总经理说。
基本流程是,首先,发行人与保荐人会事先联系20家左右的机构投资者,并把公司的基本材料,甚至处于“保密阶段”的招股说明书初稿寄给机构投资者;
接着,发行人与保荐人将对上述机构投资者做“一对一”推介,充分交流发行企业的情况、每个行业平均市盈率与预定的发行价格。
譬如发行人的基本定价在5元,那么在经过对询价的结果仔细研究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会向保荐人回复拟定的询价区间,如在“4.8元至5.2元”之间。
尽管这个询价过程并非正式询价,也不需要向中国证监会报告,但“有些过会企业工作十分周到,会邀请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去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该投行总经理说,“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事先把股票价定高些,与基金达成默契,以避免正式询价时发行人与基金等机构的预期差异过大,以求卖个好价钱。”
而对保荐人而言,“我们确实需要建立一批良好的战略投资伙伴,以便于在以后的发行询价时能保持沟通通畅或达成战略同盟。”他表示。
2月发行重新开闸?
尽管大多数过会企业已经过了预询,但这并不等于企业可以跳过证监会规定的“初步预询”,直奔“累计投标询价”阶段。
按照正常流程,在2005年1月1日《通知》正式实行后,每家已过会企业要根据2004年已审计年报的业绩情况补充材料、修改招股说明书,再封卷上交。
上述投行总经理透露,按照已过会时间排序,南京港、柳州钢铁、包头铝业、山东德棉等均是排序较前的企业,很有可能成为第一批发行公司。
“但直到目前,我们也并不知晓究竟哪家企业将成为新股询价制度下的头筹。”他表示,“即使在明年1月份证监会下发第一张批文,那么按照最快的速度,发行人补充材料、监管部门公布询价机构名单,到刊登招股意向书、推介、对询价机构初步询价与累计投标询价决定价格,再公布招股说明书,至正式发行,至少也需要二周时间。”
发行周期的拉长很可能导致第一家以询价方式诞生的新股上市将在明年2月出现,业内人士预测。
不过,业内另一种声音认为,新股发行的真正节奏仍旧把握在监管机构手里,“最终的决定权在监管层手里。只要它点头放行,新股发行随时可以展开。”
( 责任编辑: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