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年是我国农业不平凡的一年。农产品(相关,行情,个股论坛)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这一切既与2004年全国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有关,更是全党和政府将“三农”置于工作重中之重位置,并采取了_系列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明显成效,也是我国经济繁荣的必然结果。展望2005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仍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政府承诺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受市场利好因素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仍然高涨。尽管农业形势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有利因素减少,但总体上农业仍然处在历史上少有的增产增收的最佳区间。如果不发生足以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外部冲击的灾害,如果通过政策能将﹁些不利因素加以克服,那么2005年不但政府的目标能够实现,而且还可以避免农业的大起大落,为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和长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2004年农业形势的主要特点
2004年,我国农业形势明显好转,不但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而且为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对于刺激国内需求,实现由政策拉动需求促进增长向经济自主增长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积极力量
尽管我国农业增长仍然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2004年估计下降到13%左右,但是,农业改变了低速增长的格局,估计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能够达到5%左右,约是2003年的2倍,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预计将由2003年的近7个百分点下降到2004年的4个百分点。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的更加协调对于避免国民经济破坏性波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农业形势明显好于预期
考虑到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以及农业发展自身的实际情况,2004年年初我国政府确定了粮食总产量达到4.55亿吨和农民收入增长5%的目标。受全年全国性的气候较为有利、经济环境对农业生产刺激明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支持农业政策措施等影响,估计全年农业各项指标都能够超额完成政府确定的目标,整体上我国农业形势明显好于预期。
2. 农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尽管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没有改变,但2004年农业发展的好形势,对于国家搞好宏观调控和稳定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居民消费价格变化是判断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出台不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2004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上由食品消费价格的变化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消费价格明显上涨引起;上半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居民消费价格随之上升;当进入9月份后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稳中有降后,消费价格指数随之回落。农产品价格变化成为这一轮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决定力量之一。2004年农产品丰收,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缓和,不但直接满足了快速发展的加工业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对农产品的需要,而且稳定了国民经济全局,促进了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有效地避免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产品与非农产品价格的轮番上涨。
(二)农业增产增效
2004年,既没有发生影响农业生产全局的洪涝灾害和旱灾,也没有出现低温光照不足严重影响单产的极端天气,农作物不但播种面积明显扩大,而且单位水平明显提高。自2003年10月份以来,农产品市场一直处于相对较高价位运行,同时国家宏观调控向农业倾斜,财政支农政策明显加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高涨。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估计能够增长7%左右,高于上年约3个百分点,尤其是种植业增长更加明显,增长速度可能超过8%,高于上年约7个百分点。畜牧业、渔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农业增长已经恢复到1998年前的水平。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好转,农产品价格开始回落。
1.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2004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最低收购价格的出台,以及征地制度改革、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的到位,各地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夏粮总产量达到10105万吨,增产4.8%。早稻总产量增加40多亿公斤,增长超过13%,夏粮和秋粮二项合计增产1283万吨以上,较上年增产幅度超过10.21%,恢复到2002年以前的总产水平。连续多年的粮食总产量滑坡的势头得到扼制。根据今年政策到位和粮食市场价格情况,结合夏粮早稻总产量都恢复到2002年以前的水平,今年秋粮增产应该不会少于210亿公斤。估计2004年粮食总产量有可能超过4.55亿吨的既定目标。
2. 畜牧业和水产业继续稳定增长
我国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继续增长,肉类增长估计超过5%,上半年受部分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影响,家禽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下半年后恢复很快,奶牛业增长估计仍然能够达到2位数。2004年受上半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下半年部分畜产品价格在饲料粮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同样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但是,进入10月份后受粮食增产,粮食市场价格稳中有降影响,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也趋于稳定。
3. 农业比较效益明显回升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产,但效益不明显。前几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但第一产业增加值只能增长2%。2004年前3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上年实际增长6.50%,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达5.5%,不但第一产业增加值恢复到90年代中期水平,而且农业总产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之间的差异明显缩小,农业比较效益回升甚至超过增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三)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2004年农民收入继续沿袭2003年的走势,增幅继续扩大,增长继续提速。2004年前3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已达2109.5元,即使按照前3季度占全年现金收入的比重为60%的假设,全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有望超过3500元,增幅超过500元,创历史最高。2004年前3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较上年同期名义增长达17.10%,实际增长达11.40%。根据过去农民收入增收态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估计在3000元左右,增长速度有可能达到2位数。
2004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第一大贡献者来源于种植业,其次为畜牧业,估计农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将超过50%。再次,外出务工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对全年农民收入的贡献可能在25%左右。最后,尽管农民税费减免和各种农业补贴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不是很高,但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源泉,对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2005年农业形势展望
2005年我国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仍然保持相对较高速度增长。2005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4个年头,我国农产品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世贸组织成员按规定需要消除纺织品关税配额管理,我国国内农产品与世界农产品市场联系更加紧密。2004年世界农产品普遍丰收已成定局,国际市场多数农产品价格已经明显回落。尤其是2004年我国农业丰产丰收,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正在走向理想的平衡状态。这些积极因素决定了2005年上半年我国农业仍然会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消费者和下游农产品加工企业从充足的农产品供应中获益,农民仍能从农产品销售中获得较好的收入。但是,2005年下半年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甚至是明显的不利因素增多,农业基础的脆弱性非常可能再现。
(一)农业继续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仍然处于繁荣时期。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经济工作的主旋律。由于农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国家在整个宏观调控中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农业投入的增加,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的高涨,都将有效地增加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地缓解农产品供求关系的紧平衡。
受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我国农业增长仍然会比非农产业慢,估计2005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下降到12%左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对农产品直接的和间接的需求的增长,都要求农业生产能够保持适当的速度增长。农产品能否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会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及其宏观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受农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的拉动,尤其是国家促进农产品生产的政策影响,估计2005年我国农产品供给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上半年农产品市场供求平稳保障性好。受多数农产品价格仍然保持高位运行,农业比较效益好等市场力量的驱动,农民会主动地扩大农业生产。为了改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相对比较薄弱的状况,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土地审批是这次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预期基本农田保护将更加严格,有助于农民扩大种植面积;财政支农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农业税免征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减免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同时种粮农民得到的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会更多;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会改变;国家还会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建设;国家还会加强监管,坚决稳定涉农价格,防止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多上涨。这些积极因素都会促进农业增产。
综合农产品供给的各种有利因素,2005年将是农业的又一个显著的增产年。农业增产,对于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发挥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继续得到巩固。
(二)农产品市场供求的紧张关系进一步缓和
2004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将大大缓解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减产所形成的越来越紧张的供求关系。尽管2004~2005年度的粮食总产量来源仍然没有与消费量相平稳,但2004年末的粮食总库存仍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本年度的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完全有保障,尤其是2004年全球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产并创造新的历史记录后,我国粮食大幅度净进口,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粮食供求的紧张关系。
在粮食总量的供求平衡压力趋于减缓的同时,畜产品生产和水产品生产估计继续保持与消费需求同步增长态势,市场供求关系基本稳定。受肉禽蛋奶价格相对较高,比较效益相对较好影响,各地牲畜存栏量增加,农民补栏积极性高涨,主要畜产品市场供给量来源增多。
综合来看,2005年上半年农产品市场供求的紧张关系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2004年7月~9月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价格已经触顶,自10月份起呈现出回落的态势,估计2005年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趋于缓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会明显低于2004年。
(三)粮食进一步增产面临的不利因素增多
尽管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仍然处于平衡区间,但是,2005年的粮食进一步增产到与当年消费相平衡的水平将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如果2005年粮食生产没有实现稳定增长,下半年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可能又会趋于紧张,农业,尤其是粮食基础的脆弱性制约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又将重显。
第一,尽管粮食效益较前几年明显提高,但与其它农产品相比,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属于最低的。农民在满足了自给部分粮食需要后,如果粮食比较效益不高就会放弃粮食生产。这一不利因素可能在2005年秋粮生产中显现出来。粮食价格上涨是2004年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促进因素,但2005年粮食市场价格稳定下降的可能性比上涨的可能性小。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已经稳中有降了,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已经回落,我国2005年的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秋粮生产,而秋粮在全年粮食总产量中一般占到70%以上。秋粮不能增产,全年粮食就难以增产。
第二,无论是播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还是单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200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基本恢复到历史常年水平,进一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难度加大;2004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气候条件相对较好,单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的可能性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且难度加大。
第三,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强激励作用逐渐减弱。2004年国家通过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以及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得到较多的实惠,2005年尽管农业补贴和农村税费改革力度不会减小,但受国家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影响,农民从财政上能够得到的支持空间毕竟会受到限制。
考虑到粮食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粮食生产对农业其他部门生产的决定性影响,估计2005年上半年我国农业形势相对较好,而下半年的农业形势将面临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四)农民收入增长可能会回落到5%左右
考虑到2005年农业形势可能出现的波动,以及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各种来源可能的贡献,估计2005年农民现金收入能够继续保持或者略低于2004年的增幅,全年农民现金收入将会达到4000元左右的水平,主要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但是,由于农民收入基数越来越大,增长速度却难以达到2004年的水平,全年农民收入增长估计回落到5%左右。
农民从农业获得的收益下滑可能比较明显。2005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将进一步回落,即使是下半年农产品价格像2004年大幅度恢复性上涨的可能性也很小。农产品价格下跌,就意味着农业效益不可能再明显增加,甚至和价格一样出现回落。而且受2004年农产品价格高和农业效益好影响,农民扩大再生产积极性高涨,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需要强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时都可能再度上涨。这样,使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可能性增大。农业效益下降,就意味着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