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华社记者 田 帆
近来,欧盟一些贸易官员纷纷强调打击假冒产品。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在11月中旬推出一项行动计划,强调要在第三国,即假冒产品的来源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甚至开出一份“黑名单”,威胁要对这些国家进行贸易制裁。中国企业赫然列在这份“黑名单”的榜首!
假冒日盛 危害严重
说起来,欧洲市场上的假冒产品并非始自今日,欧盟何以突然对打假工作重视起来。是确实要打击假冒产品,还是打着“打假”的旗号,行建立贸易壁垒之实。当然,欧盟有自己的解释,那就是假冒产品之风愈演愈烈,以至于到了忍无可忍,非打不可的境地。
据欧盟委员会的统计,2003年上半年欧盟海关没收了5000万件冒牌产品,价值约20多亿欧元。2002年,欧盟海关共查获了8000万件假冒与盗版产品,而其中的2/3是来自亚洲地区。
欧盟官员介绍说:“这些数字仅仅是在欧盟边界查获的商品数额。正如其他各类非法交易一样,政府查获收缴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远远不能反映世界范围内假冒产品的销售情况和涉及价值。”
假冒产品已经不仅仅限于名牌产品如手表和时装等种类,而是几乎所有日用商品都在被假冒之列。借用德国科隆海关缉私队比尔先生的话来表示:“查获的仿造产品数量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增加。从伪造产品的种类来看,凡是能够卖出去的产品几乎在德国都能找到假货。造假的重点主要是电脑软件、硬件、名牌服饰、体育用品、汽车配件,当然假货数量最多的是各类假冒香烟。”
假冒与盗版产品每年为欧洲工业界带来数十亿欧元的损失。据德国“假冒盗版联合会”统计,德国市场上每12个名牌产品中就有1件是假冒或盗版的,假冒与盗版占世界贸易的10%。欧盟专家估计,假冒名牌产品导致欧洲20万人失去饭碗。仅在德国,假冒与盗版每年就毁掉了7万个工作岗位。
出台措施 软硬兼施
为了彻底根除假冒之风,欧盟开始改变打假的策略,从在海关设卡查哨,改为追根溯源,从源头上打起。欧盟认为,近年来欧盟国家内部的造假活动在成员国政府的打击下已经大为减少,但从欧盟境外进口的假冒产品却有泛滥之势。为此,欧盟今后将重点对付假冒产品的“重灾区”国家,进行跨国打假。欧盟预计,美国和日本也会支持欧盟的这一行动。
不过,要在别国的土地上打假,欧盟毕竟力有未逮,需要当事国执法机关的配合。为此,欧盟提出了六大跨国打假高招:
一、挑出重点国家。欧盟委员会将通过定期调查的方式,挑选出在知识产权违规方面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二、提升人们对假冒产品问题严重性的认知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让第三国居民更清楚地了解制假行为会引起哪些后果(包括外商投资以及技术转移的减少、健康危机、与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的联系等);另一方面向第三国居民及有关当局提供“关于执行知识产权法的指南手册”。
三、加强与第三国的政治对话、激励机制以及技术合作。欧盟将向第三国尤其是重点国家提供关于知识产权法执行方面的财政和技术支持,并且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或日本等国交换相关信息。
四、运用多边、区域和双边协议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欧盟将通过各种贸易协定系统性地加强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并将与主要贸易伙伴协商如何在世贸组织内发起相关倡议,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的实施力度。
五、在必要时运用制裁手段。在有证据证明第三国严重违反知识产权的情况下,欧盟将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或双边贸易协定中的相关条款,对第三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或进行贸易制裁。
六、加强政府执法部门与私营公司的合作。欧盟将支持及参与在相关第三国家建立的本地知识产权网络,并利用欧盟相关机制与产权权利人以及相关协会来交换信息,同时也与在反盗版及反制假活动中表现积极态度的企业和协会加强合作。
很明显,欧盟的策略就是“先礼后兵,软硬兼施”。先对造假活动突出的第三国的执法机关提供技术与财政援助,协助其打假。如果第三国仍不肯合作,欧盟就将挥起制裁大棒。
或许是为了引起当事国的重视,欧盟还列出了一个“黑名单”,并威胁要将这些国家告到世贸组织,以追究其打假不力的责任。中国不幸名列榜首。此外,泰国、乌克兰、俄罗斯、巴西、土耳其、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也榜上有名。在公布这一名单时,欧盟时任贸易委员帕斯卡.拉米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中国是最让我们担心的国家,我们估计,20%的假冒产品来自中国”。
贸易制裁 不够明智
不过,欧盟单纯将责任推给他国的做法并不公道。很简单的道理,贸易是一种双向选择,没有欧盟进口商和销售渠道的“有效需求”,欧盟境外的假冒产品也无法进入欧盟。此外,以中国为例,中国确实有不法厂商在生产假冒产品,但中国同时也是假冒产品的受害国。
据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版权)局一位新闻发言人的介绍,有数亿张盗版光盘非法进入中国边境,流入商店,损害了中国的声誉。这位发言人说:“中国是盗版光盘的最大受害者。盗版活动破坏了中国经济,损害了中国税收,也损害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这位发言人说,从1996年到现在,中国海关总计缴获3亿张盗版光盘,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国外,特别是中国的邻国;即使是那些在中国生产的盗版光盘,其生产设备也是从国外进口的。从1996年到现在,中国海关查获了182条非法光盘生产线,而且这些生产线都是国外生产的,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制造这种光盘生产线的能力。
当然,假冒产品往往伪劣,确实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假冒的药品和儿童玩具因为不符合安全标准,还会带来很大的危险。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执法当局的确应携起手来,共同打假。但是,用贸易制裁的方式来解决“打假”问题并非明智之举。再以中国为例,目前中国已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对这样的伙伴动用制裁手段,恐怕是会产生“双刃剑”效应的。
《市场报》 (2004年12月17日 第二十版)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