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李凯 肖经栋 王怡泓 NBD呼和浩特、上海报道
“伊利和蒙牛迟早会走到一起”,蒙牛总裁牛根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意味深长地说道。在伊利出现风波后,敏感的市场各方很自然地就重拾起这段往事。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带走了董事长郑俊怀等高管,伊利高层的动荡引来各界关注,伊利行政部总经理刘春海昨日说,这个事件对伊利的生产经营并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公司信誉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目前,伊利最重要的是稳定。
在伊利闹出高管被拘事件时,伊利将被其最大竞争对手蒙牛收购的传闻也在逐渐升温。种种迹象表明,伊利风波的终结为时尚早。
伊利急于澄清
“伊利和蒙牛迟早会走到一起”,蒙牛总裁牛根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意味深长地说道。在伊利出现风波后,敏感的市场各方很自然地就重拾这段往事。
不过,在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蒙牛副总裁孙先红表示,这绝对不可能。此外,他也否认了政府会指示蒙牛方面派人接管伊利的可能。两家的竞争对乳业市场是有益无害的。良性竞争做大了整个市场,这是呼和浩特市政府方面的意愿。
杨贵称,从未听说过被蒙牛并购这件事情。“现在伊利方面负责集团运营的都是我们伊利自己的领导,没有蒙牛的人。”
上海的伊利经销商表示,伊利高管被拘对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应无大的影响,但对于经营多年的伊利品牌却是一个较大的打击。明年的销售计划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无疑给了蒙牛和光明等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的机会。
昨日,伊利向部分媒体传来公告。公告有四点,其核心内容有二:一是确认了郑俊怀等人被拘留的事实。在2004年12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对公司个别高管人员的经济问题正式进行立案调查。因涉嫌挪用公款,目前郑俊怀、杨桂琴、郭顺喜、张显著及李永平已被刑事拘留。二是目前由公司副董事长李云卿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总裁潘刚全面负责企业经营工作;公司其他高管人员均正常工作。
公告强调,公司将依据市场需求,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大营销力度,促使公司经营业绩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广大投资者谋求更大的收益。
伊利监事会主席杨贵否认了呼和浩特市政府派高层接管伊利,并表示现在仍由伊利集团高层负责董事会及日常生产和经营活动。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政府了解到,呼和浩特派了一位副书记和副市长来处理伊利事件,但这两人并没有实际入驻伊利集团,只是到该公司了解了一下实际情况。
杨贵强调,伊利的管理是个完整的体系,个别领导出事不会影响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转。
风波尚未明晰
12月19日,《董事会》杂志和中国董事会研究中心在北京宣布,伊利集团名列“2004年十差董事会”首位。次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带走伊利董事长郑俊怀等高管。
北京连城国际顾问有限公司副总包大胜参与了此次评选。他说,伊利的经营一直不错,把伊利评为“十差董事会”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和外界印象反差太大。原本一直作为绩优股的伊利,在今年6月份闹出“独董风波”,所暴露出的公司治理问题令人大跌眼镜。
分析认为,伊利高管出事源于今年6月份的独董风波。今年6月份,独立董事致函伊利,表示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伊利国债交易等有关事宜进行专项审计。
有分析认为,伊利高管进行了“隐性MBO”,这引起了证券市场的震荡,直接导致中国证监会的介入。6月22日,中国证监会的核查小组进入伊利调查。
记者昨日走访了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得到的答复是对于伊利的立案调查目前还没有结束,伊利股份存在的问题究竟会有多大,需要等待最终结果出来以后再说。而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也以相关事实还没有审查清楚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伊利风波大事记
3月9日首次公告从2002年11月起累计汇款3亿元至闽发证券购入国债。
5月22日公告称未委托闽发证券理财,自主在金通证券进行国债投资。
6月19日披露控股子公司内蒙古牧泉元兴饲料有限公司国债投资情况。
7月22日公告于2004年7月21日接证监会通知书,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8月11日公告董事会决定,将所持有的国债于2004年年底前售出完毕。
12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对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等11名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询问,之后对郑俊怀等高管采取了强制措施。(据新华社)
(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