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余额大幅减少地方金融机构所占比率依旧很高
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一直拖累日本经济发展的不良债权问题正在发生着转机。从目前情况看,不良债权处理所产生的信用成本已大幅度降低,大部分银行实现盈利。
日本的不良债权处理真的渡过了难关吗?日本银行考查局局长鲛岛正大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显得信心十足,“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处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正朝着彻底根除的方向发展。”
日本的金融当局在处理不良债权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处置危机的办法。目前,从日本全国银行公布的数字看,不良债权的比率已经从2002年3月末的8.4%降至2004年3月末的5.8%。
主要银行已基本上实现日本政府在《金融再生工程表》中提出的“到2005年3月末,不良债权的比率降到2002年末的一半”的预期目标。
尽管日本的不良债权处理问题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舆论对此仍抱有疑问:不良债权处理出现转机,是将其作为最优先课题进行处理的结果,还是经济复苏的结果?有一些人认为,目前日本的经济复苏,企业业绩持续好转,是在不良债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出现的。
日本经济问题专家、日本综合研究所理事足立茂近日表示,“日本的不良债权处理正处在十分关键的转折点上,如果接下来的处理能够顺利实施,日本经济中积重难返的不良债权问题有可能会出现重大转机”。
足立茂认为,目前不良债权余额之所以大幅度减少,直接动因是为了达到《金融再生工程表》规定的到2005年3月末“日本的不良债权比率要实现减少一半”的标准。而海外市场景气的上扬,数字家电的旺销,为日本不良债权的处理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足立茂认为,到2005年3月,日本不良债权的余额还将进一步减少,“对于日本的大银行来说,不良债权处理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但是,目前的困难是“地方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比率依旧很高”。如何降低地方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比率仍是日本今后的一大课题。
日本的地方经济虽然也在景气复苏的大环境下缓慢地回升,但由于存在着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等结构性问题,如果急于处理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地方经济有可能再度出现恶化,地方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处理也许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根据足立茂的看法,迄今为止日本不良债权处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像日本超市巨头大荣公司那样的大融资对象。对大融资对象进行处理,有进一步加剧通货紧缩的风险。
但是,2003年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这一风险正在减小。由于大荣最终放弃了以民间为中心进行经营重组的自主重建措施,向政府的产业再生机构请求援助,因此,不良债权处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已经消失。
尽管困难比以前有所减少,但是还是有一些专家认为,不良债权处理,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铲除滋生不良债权的“土壤”,解决不良债权问题的关键不仅在银行方面,还在于拥有过剩债务的企业,否则将难以“标本兼治”。
有分析指出,迄今为止,日本政府相继实施了一系列解决不良债权的对策方案,明确指出了实行不良债权处理对策和产业企业再生对策的方针。但是光靠这些对策,不良债权问题将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政策的实施,或许只会稍微加快银行不良债权处理的步伐。要想在处理不良债权问题上做到标本兼治,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供给方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不良债权主要集中在建筑、流通、不动产等行业。日本的金融厅、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以及有关部门,应共同解决产业重建问题。必须预测一下与目前的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建筑、流通、不动产行业的需求曲线,推算与之相适应的供给规模,削减行业的过剩设备。
二是要减少银行的数目。金融厅应该致力于解决银行过剩问题,减少银行的数量。由于银行过剩,银行难以获得与风险相当的利益;由于竞争激烈,与其在债券市场上获得利率,银行往往更愿意以极低的利率向同一企业提供贷款。在实行银行重组时,还应该考虑到经营层的年轻化、商品的个性化和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银行经营者应该就通缩条件下如何提高效益提出明确的经营战略。
三是在银行没有申请的情况下投入公共资金。金融厅和银行的经营者们认为自有资本已达到8%的标准,没有必要注入资本金。但事实上由于不具备资产性的“税效果资产”也被计算在内,因而夸大了自有资本的价值。银行资本过小的问题严重,将极大地阻碍今后处理不良债权的步伐。日本政府为了积极处理企业债务过剩的问题,在银行没有提出申请的情况下,也应该重新投入公共资金,以进一步加快处理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
四是刺激需求的对策。日本政府虽然采取了诸多相关的对策,可是个人消费却迟迟得不到回升。处理不良债权固然十分重要,但需求并不是采取不良债权处理措施后就能迅速回升的。为了刺激持续性需求,可以尝试一下将部分预算投入到人口增长的措施上。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