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公司高管承认郑俊怀被捕事实,坦言该事件会影响伊利品牌形象
伊利党委副书记杨贵介绍,在20日深夜,伊利剩余董事会成员紧急召开了临时董事会,其中确定了总裁潘刚主持日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工作,原呼和浩特市国资局局长、公司现任副董事长李云卿将主持董事会工作。关于为什么事情发生那么多天仍然没有公告,杨贵说,由于董事会有三名成员被带走,没有办法召开董事会,所以在调查之后才能发布公告。
董秘张显著和证券代表李永平的职务均由现任董事陈彦负责。杨贵本人将主持公司的党委工作。原奶事业部基本由韩姓副总经理负责。
另据了解,呼和浩特市政府对伊利事件特别重视,已经派分管干部工作的呼市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城市工业经济的副市长武文元进驻伊利,维持伊利的正常经营工作。21日上午,二人还和伊利管理层召开了紧急会议。随后,内蒙古证监局贾局长也前往伊利,并要求公司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杨贵介绍,目前公司经营正常,今天将发布公司高管人员被捕事项的公告,之后公司将复牌交易。
高管刑拘:金信信托受牵连
据杨贵回忆,在12月17日下午到晚间,检方以开会为由召集伊利高管,随后告知伊利高层涉及经济问题,并将到会的七人全部带走,这七人包括郑俊怀、陈彦、张显著、李永平、杨贵和财务部总经理赵成霞。
随后第二天,检方传讯了原伊利公司工会主席王素珍和正在出差的杨桂琴。19日传讯郭顺喜和出差回来的潘刚,此后郭再也没有回来。
而据知情人士另外透露的细节是,当时副董事长杨桂琴正在印度出差,而返回上海后一下飞机即被拘押回内蒙古。
杨贵昨天上午表示,他在20日早上已经得到确实的消息,上述没有回来的五人已经被正式拘捕,但拘捕原因他没有进一步透露。
早在独董风波期间,内蒙古证监局就曾召集伊利的高管和董事人员分别询问,但那次只是以填表调查的形式,对由独董风波爆出的国债投资等事件是否符合程序做了“是”与“否”的调查。
7月21日,证监会对伊利宣布立案调查。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由证监会抽调的大约5人小组在8月到9月期间,远赴上海和浙江等地进行调查。而金信信托也在调查之列。
随后在国庆前后,调查小组碰头开始写调查报告并上交,大约十天以前,该调查报告正式出炉,并将相关证据移交司法机关。
财务调查:涉及金额超过3亿
目前,关于上述五人被捕缘由的猜测均众说纷纭,但没有统一的口径,有传言说涉及金额在1.8亿元。但一位非常接近检方的人士昨天向记者透露,“数目并不止这些,估计在3亿元以上。”对于伊利的财务,其实只有少数人知晓,这当然包括董事长郑俊怀和负责投资的副董事长杨桂琴,其中董秘张显著也兼任财务方面的负责人。
知情人士讲,其实最核心的只是郑俊怀和杨桂琴两个人。而张显著和李永平,只是不得已才进入这个圈子。
关于伊利财务问题的神秘,最能说明此问题的是,伊利多年来在管理方面一直很下工夫,曾经多次请咨询公司对公司的物流、ERP管理、营销等多个方面进行咨询,并进行过多次培训,但惟独没有对财务方面和李永平负责的证券方面进行过咨询,也没有请过咨询公司,甚至请来的咨询公司也没有机会看到伊利的财务和证券方面的资料。
今年6月独董风波爆出部分高管偷持公司股票之后,华世商贸也作为伊利的第四大股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据了解,该公司当时由郑俊怀的女儿郑海燕、杨桂琴的丈夫马庆、李永平的母亲李凤兰和张显著的儿子张翔宇共同出资,此前该公司注册资本仅50万元,就持有伊利422万股,市值达1500多万元的股票。最初该公司只为李永平和张显著二人共同出资,法人代表张显著。之后上述四位高管家属对华世商贸增资至465万元,法人变为李凤兰。而过后不久,伊利就实行了十送十的配股政策,华世商贸也因此持有伊利股份猛增至844万股。
但此事被爆出之后,四位高管家属在同一时间将股份转给他人,经过本报记者的调查,其实接手的四位人士家境都比较普通,但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却与上述四高管渊源颇深。
郭顺喜的原奶事业部,也是咨询公司的“禁地”。而控制原奶事业部的,恰恰是此次一同被拘的该部门总经理郭顺喜。
而伊利购买国债通过的牧泉元兴饲料有限公司,正是郭顺喜原奶事业部的子公司,此前郭顺喜一直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2004年1月至2月期间,伊利先后5次将共计2.8亿元的资金打入控股子公司牧泉元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牧泉元兴公司原名为“内蒙古伊利饲料有限公司”。就在打入资金前不久,才进行了更名,并将“伊利”二字去掉。而牧泉元兴又将2.3亿元资金分6次转给金通证券,另5000万元返回伊利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与金通证券同在浙江金华的金信信托,在2003年3月受让了伊利大股东呼市国资局的2800多万股份,受让总金额也是2.8亿元。
昨天知情者透露,“此次五名高管被捕,很大原因是由于高管挪用公司资金和家属通过内部消息内部炒股。”而上述两件事正好与此说法暗合。
而涉及金额也恰恰是前位知情人士的“估计在3亿元以上”。
强势郑俊怀:架空多位总裁
今年55岁的郑俊怀,把伊利从一个农垦系统的最差的小奶厂,22年后变成如今全国的食品业老大,身上可谓无数光环。但怎么也不会想到落到今天的这个地步。
此前他还曾对媒体表示,“我愿为伊利再干十年”。如今这个愿望不能实现了,或许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料到有今天的地步?
熟悉伊利情况的一位人士昨天表示,其实郑俊怀并不仅仅是为了钱,很可能是不想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企业最后和自己没有关系,“其中的心态一定很复杂。”而另有对郑非常熟悉的人士此前就曾对记者表示,郑俊怀这个人是有两面性的,表面看很朴素,平时出差,在国外只吃一个比萨饼,在国内吃一碗面条。但其实还是有贪婪的一面。表面还是蛮谦虚的人,也显得会听别人的意见,但永远是按自己的意愿做。
据了解,在伊利独董风波期间,郑俊怀的表现就非常强硬,没有一点妥协的姿态。此前包括蒙牛牛根生在内的前十一位总裁都离开了郑,现在的总裁潘刚也在独董事件之后相当一段时间被架空,“连业务会议都不让参加,经营的报表都不让看。”此前伊利在液态奶方面发展非常迅速,销售也在不断增长,而冷饮方面的利润却逐渐降低甚至没有利润,当时投资发展液态奶应该是情理之中。但郑俊怀和杨桂琴将很多应该投在液态奶的资金投到冷饮事业部。伊利的液态奶利润是最大的,在液态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扩大投资,反而还萎缩投资,造成液态奶一直是处于断货阶段。今年5月,独立董事郭晓曾在董事会上质疑过此事。
知情人士后来透露玄机,因为总裁潘刚一直担任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郑、杨此举也是为了排挤潘刚。
虽然伊利经营看起来还正常,但作为动荡时期,现任公司管理人员仍然感到了压力。
杨贵表示,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把产品的市场销售维护好;并要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把好关;正值牛奶销售旺季,要做好原料奶的收购;此外他承认,这次事件对伊利的品牌也有很大的损害,公司此后要继续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力度。
( 责任编辑: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