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3年,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对于金融业肯定是个好消息,世界各地的银行都多少受惠于此。美国银行业的盈利情况出现新的攀升,多年亏损的日本银行也终于脱去赤色;欧盟的银行业控制成本成效显著,亚太则有些“福兮祸所伏”,不仅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总结了一套应对经验。不过仍有不少问题不可忽视,各地的银行业自身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欠缺,需要不断改善。观他人之短长来比较反思自身,或许还能得到更多启发。
欧盟:逆水行舟
欧盟这些年一直在进行一体化努力,并在12国内发行了统一货币。但欧盟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监管规则不一致,银行业发展历史各异,导致各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所有权结构,以及银行的战略、绩效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尽管总体经济增长乏力,但欧盟银行业仍然在2003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主要得益于它们以削减成本为核心的改革,表现为成本收入比有了显著改善。
在按1级资本排名的全球1000家银行中,欧盟仍然是入围银行最多的地区,共有271家银行入围,和美国并肩继续占居全球银行业的领导地位。
在按1级资本排名的前25家银行中,西欧银行占13席,法国农业信贷集团以554亿美元居欧洲之首。在按资产排名的前25家银行中,欧洲的银行占17席,瑞士的UBS以12640亿美元居欧洲之冠。在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的6家银行(依次为瑞穗控股、花旗集团、UBS、法国农业信贷、汇丰控股和德意志银行)中,西欧的银行占据了4席。在按市值排名的前25家银行中,欧洲的银行占了14席,英国的汇丰控股以1637亿美元雄冠欧洲。
逆势而上,取得不凡业绩
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3.9%,但欧盟表现欠佳,欧元区12国GDP只增长了0.4%,德国甚至下滑了0.1%。面对艰难事道,欧盟银行苦练内功,通过收缩业务、削减成本、裁减员工、管理层“瘦身”以及外包等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了不俗业绩。欧盟银行成本收入比从2002年的70.58%降至61.78%,德国银行进步尤其明显(见图2)。
从纵向看,虽然2003年欧盟入围银行数目比上一年少了14家,但是入围银行1级资本增长了23.4%,税前利润增长了40.0%,资产规模增长了24.5%(见表1)。其中大银行通过并购、全球扩张等活动表现尤为突出,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因为并购了里昂信贷而使1级资本增长了29.1%,税前利率增长了35.3%,资产规模增长了50.7%。汇丰控股继续其跨境并购活动,使1级资本增长40.9%,税前利润增长32.8%,资产规模扩大了36.2%。
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按ROA(资产收益率)和ROE(资本收益率)等效益指标来排名,欧盟银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效益好于日本,但远不及美国(见表2)。例如,按1级资本排名第二的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其ROA为15.1%,ROE为0.67%,仅为排名第一的花旗集团的1/3左右。汇丰控股和花旗集团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欧盟银行业的这种表现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后者更为重要。
在应对新世纪初全球经济衰退方面,美国采取了得力的措施,包括史无前例地减税、联储将利率降到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等,银行抓住房地产市场兴旺发达的时机,加大服务力度,很快度过了难关,并为经济迅速复苏做出了贡献。
比较而言,《稳定与增长公约》限制了欧盟政府应对衰退的能力,欧洲央行在降息方面动作慢、步伐小,固守通货膨胀目标,致使欧盟经济难以迅速恢复增长。经济的不景气迫使银行收紧信贷,这又反过来抑制了经济增长。
从结构性因素来分析,欧盟银行,尤其是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这三个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公立银行占有相当的比重,政府不仅为存款提供担保,还为公立银行提供保证,这就极大地限制了银行在艰难世事面前主动求变的激励。
国家间发展很不平衡
尽管欧盟在一体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欧盟的银行业仍存在巨大的国别差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银行业绩突出,德国银行表现平平。在前25名中,只有1家银行来自德国,少于英国(4家)、法国(3家)和荷兰(3家)。
德国虽然共有82家银行入围,但却净亏损3.06亿美元。德国最大的4家商业银行中有3家出现巨额亏损:联合抵押银行亏损27.10亿美元、德累斯顿银行亏损35.28亿美元,商业银行亏损25.01亿美元。只有德意志银行盈利34.81亿美元,但较上年下滑22%。在全球亏损最多的10家银行中,德国的银行就占了4席,而且全部在前6名中。而2002年,亏损最严重的还是日本,占据了前5席。
不良贷款比率是相当一部分银行的难言之隐,只有60.5%的银行披露了不良贷款比率。德国银行最不透明,82家入围银行中只有4家披露了不良贷款比率。从成本/收入比来看,德国银行也在较高之列,德意志银行高达81.81%,德累斯顿银行甚至高达116.88%,均较上一年有所恶化。
德国银行的外强中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德国银行业的结构。在德国,银行业由所谓的三大支柱(three pillars)组成,分别为合作银行(约1600家)、公立银行(约550家)和商业银行(约200家)。
公立银行包括Landesbank,Sparkassen(储蓄银行)和开发机构。储蓄银行由各地方政府所有,业务范围仅限于当地(类似于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因此储蓄银行之间没有竞争,而且基本是一州一个,为州政府和当地储蓄银行协会所有。
储蓄银行和Landesbank的任务是促进该州的经济发展,还有一些公益业务,如资助娱乐设施、艺术节等。政府对储蓄银行和Landesbank吸收的存款,以及该机构的持续运转做出保证。
德国的开发银行有全国性开发银行和地方性开发银行两种,最大的开发银行是DG(由KfW和DA合并而来)。开发银行虽然是商业化运行,但为政府所有,有一些政策性义务,政府为其提供担保。
在德国的银行体系中,公立银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私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不足30%,公立银行无破产之虞,没有进取心,因而对规模的偏好甚于对效益的追求。在资本/资产比率最低的10家银行中,德国连续两年均有6家银行上榜。
大银行并购数量减少
欧盟银行曾在20世纪最后几年掀起了一股并购浪潮,目前西欧前25位的银行超过一半进行过并购活动(见表3),但在随后的几年里偃旗息鼓。银行将战略重点放在以削减成本为核心的内部整合上,放慢了并购的步伐。
2001年以来,欧盟涉及信贷机构的国内并购数量显著下降,2003年第一季度只有13起。2002年,西欧前25位的银行没有一家进行过并购,2003年,全球最大的银行并购是法国农业信贷集团收购里昂信贷,使前者的排名从去年的第5位跃升到第2位。汇丰控股则并购了美国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一家美国著名的消费者金融公司)、Lloyds TSB的巴西分行、法国一些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等,已经达成的收购协议包括百慕大银行、中国平安银行等。苏格兰皇家银行还准备并购美国的Charter One Financial(2004年8月18日获得美联储的批准)。
银行不断并购的结果是银行数目越来越少,单个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度越来越高。
近几年来,欧盟银行数目持续下降,到2002年,欧元区的信贷机构总数为6922家,较1997年下降了17.3%,欧盟15国的信贷机构数目则下降了14.6%。与此同时,银行业的集中度逐步上升,但各国差异明显,荷兰、比利时、芬兰等国集中度较高,CR5在80%左右,西班牙(53%)、法国(45%)等居中,德国(20%)、英国(30%)、意大利(30%)等国却低得多。
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几年,一些自1980年代以来深刻影响银行业的因素将继续推动欧盟银行业发展,包括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客户需求和偏好的变化、信息技术变革、解除管制以及经济的全球化。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剧烈,跨境、跨行业的合并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一)监管环境更趋统一
从欧盟层面来看,根据欧盟委员会1999年5月通过的《金融服务行动计划》(FSAP),欧盟将在2005年前建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市场。《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单一的批发市场;开放、安全的零售市场;一流的慎审规则和监管。
从全球角度来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于2004年6月通过,并计划于2006底付诸实践,预计欧盟很快会通过《第三稿资本充足指引》(CAD3)。按照欧盟的传统,预计该指引不仅适用于活跃的国际银行,还会适用于小银行和投资银行。这些新的发展将为欧盟银行业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更有利于它们的扩张及提高银行业和经济整体的效率。
(二)并购有望加速
并购是银行占领市场、获得规模经济的手段,跨境并购还是银行多元化经营、规避国家风险的有效途径。在新世纪的前几年,欧盟银行并购活动受到压抑,银行以“练内功”为主。经过三年调整,欧盟银行初步具备了扩张的基础。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由于业务表外化和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银行的资本显得有些过多,除了通过回购股份来消化多余资本外,并购是银行充分利用多余的资本、提高资本收益率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从外部环境来看,欧盟东扩使资本、劳动、服务可以更方便流动到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西欧国家的银行在中东欧的并购将遇到更少的法律障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银行加大了开拓中东欧市场的力度。
其次,按照欧盟一体化的安排,政府将从银行中淡出,如德国政府将自2005年中起不再对储蓄银行和Landesbank进行担保。政府的淡出为大银行的进入开辟了空间,也迫使一些弱小的机构寻求被并购。
(三)零售业务将再受重视
零售业务是欧盟银行过去几年的支柱业务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市场损失惨重的个人投资者转向存款等传统银行产品,另一方面在于低利率刺激下,房地产市场没有跟随整体经济陷入衰退,居民按揭贷款需求不减反增。
以汇丰控股为例,2003年增长最快的两块业务就是个人金融服务(如支票和储蓄账户、银行卡、支付、保险、证券交易等)和消费金融(包括房屋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服务、零售贷款等),这两项业务累计为汇丰控股提供商誉摊销及税前利润62亿美元,增幅超过了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业务。它并购墨西哥GFBtial金融公司和Household International,也都是为加强这两项业务。
当然,人口老龄化的结果是人们将不仅仅满足于低风险、低收益的存款,而要求高收益的产品。因此,预计与证券相关的投资产品的需求未来将较旺。
( 责任编辑:李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