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航油绝非很多人以为的是"判断"上失误,严格地说,中航油不是被别人"打爆的",它应该是属于"自误"
无论是做期货,还是做股票,人们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两个怪圈:一个是无形中被市场情绪控制的怪圈;一个是以为期货真有技术因素在内,陷入市场所设下的重重陷阱。
2004年12月1日,"中航油"通过新交所发布公告:公司正在寻求"破产保护",以免受债权人起诉。此前公司出现了5.5亿美元(约合45亿人民币)的石油衍生工具交易上的亏损。
刚刚被解职的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在给新加坡法院的陈述中称,一开始进入石油期货市场时,中航油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相当于200万桶石油。正是在这种暴利的驱动下,才会越陷越深。
期货并无绝对的保值功能和避险功能,因为你要"保值"、"避险",其前提首先是要有等量的"对手盘",才能形成"零和游戏"。
正常的期货避险合约,大多"踏雪无痕","点到为止"--必须如此,才能有人为你的损失"埋单"(价格避险功能)。否则不但不能避险,而且会造成风险的快速聚集,市场发生大面积的"隐性穿仓",进入到一个永远无人承接筹码的"价格死谷"。
以中航油为例,如果他不入市"做空"(即卖出航空成品油),航空成品油的价格也永远不会被买家推上高位。其中的道理,简单地说,就是原油期货的价格,并非被买方推上去的,而是被卖方推上去的--只有存在足够大的"对手盘",才能保证安全的交割量,才有"真实的钱"可以"结算"(赔付)。
我们以中航油为例:设其保证金为4.5亿美元,保证金比率10%,那么,如果航空成品油价格下跌10%,中航油赢进4.5亿美元;反之,如果航空成品油价格上升10%,中航油就会全部输光。
但是,在期货市场,如果交易双方不能匹配,价格将不可能在"无人区"停留,随着交易中的某一方向的交易越来越少,这个价格就会被后面的交易"冲掉"。
所以,究竟是谁"打爆"了中航油,答案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严格地说,中航油不是被别人"打爆"的,它完全属于自误--"人见利而不见义,鱼见饵而不见钩"。
今年以来,原油期货行情,出现了少见的大行情。自4月底开始,原油期货就从32美元开始,一路不回头地向上推高,1月份,纽交所原油最低价格每桶还是29美元,但至10月,盘中曾经摸高到每桶55美元以上,虽现已回落,但振幅曾经达到90%。
有人以为原油期货暴涨,原油生产国家都赚钱了,其实并非如此。产油国一般都是"天然空头",持有"不间断的空单",所以是损失方--如果我们不考虑"再销售价格"以及原油类股票价格的上涨,产油国将在交易中回吐很多利润给消费国,这是"套期保值"的基本机制。
中航油应该懂得,在历史上,所有的大行情,一旦发生"多逼空",都是空头惨败,空头不可能继续交易。此时,无论多空,最终都会陷入结算困局,逼仓的最后结果,是"强者伤,弱者亡",绝大多数的头寸将会被市场所消灭。
"多头不败"的问题,相当复杂,但最主要的,就是要考虑"对手盘",如果空头太弱小,当然也就无法压住价格,这个不用说,价格由多头"控盘"。
如果空头比较强大呢?这也好办,只要有更大的多头力量,进场对赌,就会形成"多逼空",多头同样可以吃掉空头;而且,交易价格只有在多头的"平仓"以后--对多方而言就是卖出早先持有的合同,才会回落。
中航油所交易的品种,是"硬商品",而且是战略资源,本来就没有足够的空头进场交易。而且中航油也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与多头相比,空头再大,你也是"小品种"。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每一次大的行情,只要交易所不限制资金进入,都会引发对多头有利的局部行情,很难见到空头获利。
当然,事情到此地步,并不算完,这还不是最终结果。当空头崩溃以后,多头也有顾虑,就如眼下的中航油一样,它还有一条"绝户计":寻求破产保护。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多头也将无利可图,猫咬尿泡,只赚一场空欢喜。
似乎是历史的轮回,同样是在新加坡,10年前是巴林银行,这一次轮到了中航油。巴林银行的赌徒里森出狱以后,在一家很小的电影院当引位员,他在工作之余,写了一本书,名为《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回头一望,红尘滚滚,黑幕重重,什么英雄狗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罢了。
说穿了,期货交易并不神秘,中航油的问题不是出在期货本身,而是从进场时就昏了头,想获取并不存在的暴利,以至于自已打爆了自已。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