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实习生 李晓晔 见习记者 范思立
就轰动全国的“伊利高管被拘”一事,曾被检方带走“谈话”的伊利股份党委副书记兼监事会主席杨贵12月22日向中国经济时报透露,被拘的郑俊怀等5人近期内还不能被保释。在司法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公司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保释只能等到结果出来以后再做考虑。目前由公司副董事长李云卿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总裁潘刚全面负责企业经营工作,公司其他高管人员均正常工作。
当记者问到此事对公司有何影响时,伊利集团的员工表示,公司运营一切正常。另悉,集团党委副书记杨贵在22日下午给公司党员开会时强调,现在伊利的首要任务是稳定。
呼和浩特市政府新闻处人员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干部和市民,同样也希望此事尽快消除影响,不要让广大奶民和相关的种植、养殖业受到牵连。
“此事会对伊利集团公司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负面影响很大”,伊利股份的独立董事、北方工业大学吴 光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而且这将有损伊利多年来辛勤打造的名优品牌形象,对公司业绩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岗高管澄清事实
三项措施应急
杨贵希望通过中国经济时报向外界澄清几点事实:一是伊利并没有被政府接管,呼和浩特市副市长武文元和市委副书记张彭慧到伊利只是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工作。二是伊利没有面临资金链断流。至于媒体所指伊利的国债问题,公司已将该笔国债在今年9月份大量卖出;而且那笔资金是2002年的,与今年的资金使用无关。伊利账目上还躺着几个亿,并且信誉度很高,如有需要当地银行很愿意贷款给伊利,政府也表示有困难可以向他们提。三是伊利目前临时领导班子已经各司其职,伊利没有真空运行。
杨贵告诉记者,伊利针对这一突发事件采取了三项主要应急措施:一是迅速制定了临时领导班子。由公司副董事长李云卿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总裁潘刚先生全面负责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党委副书记杨贵负责党委工作,执行董事陈彦、赵海南负责接待媒体,行政部经理刘春海负责对股民披露信息。二是公司决定在23日晚上8点召开针对投资者和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三是公司内部正在制定一个旨在挽回伊利品牌形象和投资者信心的可行性“危机公关”方案,近日就会实施。
十名高管曾被“谈话”
事件起因初步查明
据杨贵介绍,12月17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来伊利集团召集管理人员开会,会后将董事长郑俊怀、党委副书记兼监事会主席杨贵、副总裁詹永宽、董事会秘书张显著、财务负责人赵成霞、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李永平、董事陈彦等7人带走“谈话”。后来,在外地出差的伊利集团总裁潘刚、副董事长杨桂琴和董事郭顺喜也被叫去“谈话”。20日,公安机关对涉嫌挪用伊利饲料公司和总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营利的郑俊怀、杨桂琴、张显著、李永平、郭顺喜五人予以刑事拘留,其余五人回到公司继续工作。
内蒙古证监局的董先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这次伊利高管被拘留与2002年的事情有关,今年夏天的独董事件可能是诱因。但现在调查结果还没出来,他们只是嫌疑人,一切只是猜测。
12月22日晚,新华社播发电讯称,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获悉,伊利5名高管被刑拘是缘于挪用公司的两笔公款。
据悉,2000年至2001年,伊利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人未经董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分别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和启元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经营。检察机关对郑俊怀等人从立案到刑拘,都缘于挪用这两笔公款。
伊利的年报显示,呼和浩特市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是伊利公司的第五大股东。经新华社记者了解,华世商贸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30日,注册资本为50万元,经营范围为化工产品、建材和日用百货等。原法人代表张显著,系伊利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负责人,另一位股东李永平,系伊利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证券事务代表。
据介绍,启元公司注册于2001年,法人代表即为伊利公司现任董事长郑俊怀。伊利公司原是一户国家相对控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3200万股。2001年,伊利公司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实行期权激励,为了便于持股,伊利公司用激励资金注册了启元公司。截至目前,伊利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共获得国有股期权奖励近500万股,均由启元公司持有。
关于社会上传闻的其他问题,检察机关负责人表示,尚在进一步调查中。
伊利品牌恐受损
明年销售计划受影响
内蒙古乳业协会王先生认为,这次事件对伊利品牌有一定损害,明年的销售计划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这可能会给蒙牛、光明、三元等竞争对手带来抢占市场的机会,但这一事件恐怕很难撼动伊利乳品行业老大哥的地位。伊利毕竟经过多年积累,无论在资金还是人才、市场方面都占有优势。
杨贵对这一事件的影响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他说,这一事件对伊利的生产和销售几乎没有影响,因为被拘留的五个人中有四个是属于伊利集团负责管理工作的,只有一个是负责生产经营工作的。而且伊利实行的是事业部制,每个部门配备都是有正有副,一把手出事,副手可以继续接手工作,不会真空运行。伊利生产运行的主要部门液态奶部、奶粉部、冷饮部、奶制品部、包装部人员全部没变动。
伊利行政部经理刘春海认为,事件对伊利集团的品牌形象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会有所影响,但影响是有限的。因为伊利是大品牌,有多年培养起来的稳定的消费群体。消费者只关心伊利的牛奶好喝不好喝,不会关心高层的变动。这一事件在股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对于投资者的信心打击不小。但是,只要抓住产品的质量,主业就不会受到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也会随着公司的业绩状况重建。
呼和浩特市政府一位官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伊利高管被抓显示出政府要监督和规范乳品企业的决心,以促进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市政府很愿意将呼市打造成“中国乳都”,伊利、蒙牛、奈伦等是呼市的重点乳品企业,多家企业竞争对乳业市场是有益无害的,良性竞争将做大了整个市场。
相关新闻:伊利七名新高管首次集体亮相
昨晚,应媒体要求,伊利媒体见面会举行,伊利7名高管参加了见面会,包括潘刚、杨贵、郭小川、李云卿、王宝录、陈彦、詹永宽。会议由陈彦主持,李云卿对最近发生的事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全文]
伊利高管被拘缘于挪用两笔公款
伊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向新华社记者证实,2000年至2001年,伊利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人未经董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分别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和启元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经营。检察机关对郑俊怀等人从立案到刑拘,都缘于挪用这两笔公款。[全文]
闪电拿下郑俊怀早有准备 伊利大本营火线防震荡
17日下午3时,由当地政府高层参加并主持的“情况通报会”如期召开。据当时参会的人回忆,会开得很短,只有5分钟左右,检察院便宣布对到会的张显著、李永平、赵成霞、陈彦、杨贵、詹永宽、郑俊怀七名伊利集团中高层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地点,讲明情况”。上述七人随即被带走。[全文]
伊利高层被查 乳业泡沫凸显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表示,伊利在这场危机中不仅面临各方投资者的压力,还牵扯到背后众多奶农的利益。他分析,伊利今年连续抖出惊人内幕,问题还是出在管理上。1996年,伊利作为股份制改造试点“摇身”变成全国首家乳业上市公司,其上市的历程比后来所有乳业公司的上市都顺利和宽松。这让人怀疑其上市后的公司管理架构是否够成熟,管理是否足够规范。事实上,“国债事件”和“独董风波”都证明,伊利股份在信息披露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种种漏洞。[全文]
博时召开紧急会议 沉默多时首次表态不弃伊利
博时表示,“高兴地看到,困扰市场很长一段时间的伊利股份的问题接近解决。本次事件对伊利股份股票价格的影响是短暂的。”并且称,“伊利股份少数人问题的解决,对伊利股份、对证券市场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全文]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