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闻主体:据本报报道,2004年审计风暴中,原北京市供电局局长赵双驹落马。12月21日,北京市检察院将该案正式移交西城检察院审查起诉。据悉,赵双驹将成为2004年“审计风暴”24起案件中被送上法庭的第一个官员。
对各级审计机关掀起的这场审计风暴,公众关注的焦点不是看审计工作组进驻了哪个单位,也未必是单纯的一纸审计报告,而是狂风之后究竟有没有暴雨,即处理结果如何。这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逻辑,同时也是一种国际惯例——每个法治国家对查出来的经济大案都不会置之不理。
如果说暴雨是狂风“接力”的话,那么,在刮了将近一年的审计风暴中,审计机关只能专司“刮风”的职责,而“下雨”却是检察机关的任务。只有检察机关紧跟审计部门,在掌握了直接责任人的犯罪事实后,接手审计部门的工作立案侦查,审计部门的努力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前段时间,媒体陆续公布了审计署对一些国家部委的审计结果,被公布的单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遗憾的是,报道中只是告诉公众,相关单位对被审计出的经济问题都做了纠正,至于如何纠正的则语焉不详。这些经济问题的始作俑者是谁、是否被追究相关责任,我们也无从得知。如果审计发现的问题都被这样处理,那势必会给人们留下“虎头蛇尾”的印象。
的确,只查账目、不追究法律责任的审计风暴震慑作用有限。审计风暴有了“接力”者,对树立审计部门的威信,增强审计的震慑力大有裨益,它能促使审计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现在,赵双驹被送上法庭,预示着检察机关已经接过了审计风暴的“接力棒”,开始了下一个程序的“司法审计”——逐条对照法律条文,让给国家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被审计出问题的单位被检察机关一一追查责任,审计风暴才能画上一个句号。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