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12月21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指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对此,上海社科院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课题组对稳健财政政策在2005年的表现形态有如下分析。
国债投资:规模不会迅速下降
作为宏观调控的两个主要工具,明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首度携手,共同奏出“稳健”和音。
问题在于,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的时机以及实行中性财政政策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
现在如果大幅度削减国债投资规模,那么中国经济将面临一系列难题:首先是利用国债资金兴建的不少项目尚在建设之中,完成这些在建工程所需的后续资金还要5000亿-6000亿元,这些工程不能没有后续资金。而且在过去的5年中,积极财政政策年均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1.5、2.0、1.7、1.8和2.0个百分点,如果积极财政政策退出,今后至少年均1.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失去支撑,下岗再就业的问题也将难以解决。
但是,延续往年的做法也不行。
连年积极财政政策留下了数额较大的债务,目前国债占GDP比重已从1997年的7.93%提高到20%以上。同时,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张已经内生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在逐步加深,并且使经济结构调整难以得到优化的空间。
目前的基本判断是,考虑到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考虑到控制过高的投资需求和进一步激活消费需求,最大的可能性是实施稳健中性的财政政策,国家适度放慢政府国债投资的进度,逐步减少增发国债的数额,尤其是逐步取消建设性国债发行。
税制转型: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税制转型的要点包括增值税转型,从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微观上可以增强企业扩大投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动力,最大受益者是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的企业(如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一些高科技企业),宏观上可以促进基础产业和高新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税制转型的其它内容还有增减消费税目,普通消费品逐步剔除,一些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及高档消费行为纳入征税范围,既扩大税基,同时更体现纳税能力公平原则,有利于缓解收入差距矛盾和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等。
企业所得税:开始“两税合一”
按照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和国务院工作计划,《企业所得税法》有望成为此次税改中第一个出台的税法,如进展顺利,有望在明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后年实现取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两税合一后的税率范围在24%-25%之间。
目前该法草案正在征求全国各省区及计划单列市政府的意见,以及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意见。这个问题很敏感,各方反应都很强烈。因此,估计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可能会采取适当的过渡性措施,不排除分步并轨(如再保留5年过渡期)或保留一定优惠待遇的实施方式。
个人所得税:驶至敏感地带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除了提高免征额外,还有可能:第一,适当增加纳税人的保险费、教育、购房、赡养老人等照顾纳税人特殊情况的单项扣除项目,并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税前扣除制度;第二,将最低档税率从5%降低至3%;最高档税率从45%降低至35%,用低税率带动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第三,采取分税制和综合税制相结合,并且实行差别税率;第四,抓两头,放中间,在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同时,在月均收入3500-5500元之间不设细分档次,尽量减少和规避个税挤出效应;第五,对高收入居民(尤其是行政官员和企业经理人)实行财产收入申报制度。目前我国向高档商品开征消费税的时机已成熟,极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开征。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