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花钱让孩子受教育,如今在农村一些地区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据12月23日“新华视点”报道,吉林省农安县等地部分农村,由于日益昂贵的学杂费,一些家庭因教致贫,家长背上了沉重负担。一些家长说,农村家庭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赌赢了,能为家庭换来幸福;赌输了,就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来还债。
尽管我们早已不再陌生或震撼于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贫困的现状,但当它开始以供孩子读书为赌博的社会心理出现时,我所感到的已不仅仅是平等受教权的丧失,更是一种“社会排斥”现象的加剧与恶化。而在这种“社会排斥”之下出现的“教育赌博”中,谁又将是真正的赢家?
一个理性的人,是不会沉溺于赌博活动的。因为不折不扣的赌徒心理,通常与非理性、甚至疯狂相互搭配。但是,当许多人把赌徒的气概投入到教育赌博中之时,表明对于他们而言,“能为家庭换来幸福”的理性链条已经断裂,它喻示着,他们除了寄望于教育这条路径来实现改善自身的生活境况之外,已别无它途,喻示着一个社会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好的改变自身现状的机会或可能,也更喻示着,一种深刻的“社会排斥”现象的出现。
作为一种社会学解读,社会排斥通常是指主导群体在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的贫弱群体的排斥。我们也必须从这个层面来看待出现在农安县的这种教育赌博现象:虽然被排斥,却也还没有认命,于是产生了“输赢就这一把”的心理。
可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一把”之后呢?“社会排斥”显然并不到教育为止。一方面,教育真的是那一根能够给他们带来幸福与希望的稻草吗?当大学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考上大学在中国早已不再等于“鱼跃龙门”,就业压力之重也早已碾碎了一些人“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单纯梦想。另一方面,在一个充满“社会排斥”的环境中,公正与公平通常也会遭到排斥,那么我们又将怎样去接近梦想?这才真是“我拿什么赌明天”了。所谓十赌九输,赌博中,通常不会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而我们社会,又将如何来承受这种以供孩子读书为赌博的心理?赌场上,没有太多的规则可讲。“赌输了,就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来还债”,但是不是说,这是赌输之后一个惟一的表现?那从教育这样一场赌博中输掉的,他们会不会想从另外一场赌博中赢得?另外,那些从教育赌博中暂时胜出的,当他们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试图去接近自己的梦想时,一旦发现梦想依然遥不可及,他们又会怎样?在如影随形的“社会排斥”阴影之中,他们将怎样保持自己心态的平和以及行为的理性?而所有这些,未必不是我们社会所面临的一种风险。正如英国学者克莱尔所说,“各种社会排斥过程无不导致社会环境动荡,终而至于危及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由此而言,“教育赌博”更不会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说,我国高校教育的收费不能再提高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不能办成谁有钱谁就能上大学的局面,这不是共产党国家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赌博式的教育同样不是共产党国家的教育。也正出于此,我国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关注三农问题,改善农村教育。我们衷心希望,这样的力度能够更大些,在消除“社会排斥”方面,效果更明显些。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