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有过三次宏观调控,上世纪80年代末的那一次,以治理整顿收局;90年代的那一次,最后又走入通货紧缩;2004年的第三次宏观经济调控则有惊无险地走出困局,为今后中国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平稳发展基石奠定
调控具有五大特征
一是预见性。在对总量平衡进行调控时,不是等待问题特别严重,矛盾集结无法解决时才着手,而是适度地进行了分析预测。因此,此次宏观经济调控发现问题早,动手也比较早,是比较积极的,有预见性的。概括为两个字--预调。
二是结构性。这次宏观经济调控既不是全面扩张,也不是全面紧缩,是有紧有松,有扩有控,有保有压。此次宏观调控是具有针对性、结构明显的调控,而不是最高的、全面的、整体的调控。
三是微调。即渐变式,动作幅度小的调控。如此次加息是整个改革开放以来调息幅度最小的一次,充分体现出今年宏观调控比较平缓,微调的方式特点。
四是综合性。此次调控采用的手段是综合性的,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还有一定的行政的手段,但主要还是采取的经济手段。这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明显增多。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宏观调控还需要有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也是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当中要求宏观调控采取手段的一个必然反映。
五是长远性。今年的宏观调控不是短期的,只看眼前的调控。正是因为考虑到长远,考虑到局部经济发展过热会给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大起大落,考虑到防止局部矛盾扩大到整个经济结构的矛盾,因此,才出现了具有长远性的调控,确保我国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使经济繁荣时段拉长。
这种把短期的总量平衡与中长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考虑相结合,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结构调整,结构方面的改进来缓解总量的平衡,同时在解决总量平衡的时候,又为结构调整、结构改善和升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将成为今后这种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经验。
奠定经济发展基础
首先,将经济增长从一个比较快拉回到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今年一、二季度经济发展速度是在9.5%以上,三季度回落到9.1%,四季度预计在8.5%--9%左右。而这样一个水平区间,为今后几年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积极健康增长态势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到1985年以前,我国经济年均增长是10.1%,1986年到1995年这10年中,经济增长率保持在9.3%。从10.1%调整到9.3%,年度增长的平均下调幅度在0.8%左右。从1996年到今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是8.6%,从9.3%调到8.6%,调低了0.7个点百分点。按照上述判断,今后1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年均增长速度有可能有所降低,前5年经济可能保持在8.5%左右,后5年可能会在8%左右,整个10年保持在8%至8.5%这样一个水平。所以,现在把经济增长从9%以上拉回到8%至8.5%水平,实际上是回到一个经济发展的正常水平,符合中国经济潜在水平增长趋势,对明年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的保持平稳发展状态的基础。
其次,解决了通货膨胀不断发展的问题。今年从2季度开始,CPI的上涨压力不断增加,特别从5月份开始,6月、7月、8月、9月都超过5%以上,有几个月甚至是达到5.3%。经过调控,CPI涨幅在11月份回落到2.8%。CPI回落到正常状态,主要是宏观调控的加强并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起到了很好作用。这样防止通货膨胀的继续扩大,同时也防止物价出现没有节制的上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对明年及今后经济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对能耗较大行业进行调控。今年对耗电和耗煤等消耗能源较大的行业加以调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的冒进而带来的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这为明年整个经济特别是产业经济的协调增长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四,农业经过徘徊调整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上台阶,将为明年整个市场环境稳定起到很大作用。
第五,整个经济增长取得效益明显。金融收入增加,企业利润大增,财政税收形势很好,这是今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突出表现。对明年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方面的环境条件的改善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明年面临四个难点
宏观调控站在 两难关口,即在经济增长和物价之间实现短期均衡。
在今年6、7月份,物价上升压力非常大,出现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实现短期平衡的压力。由于采取措施调控,效果明显,特别是今年粮食增收,价格在10月份开始明显下降,预计全年CPI涨幅在3.6%左右。将CPI控制在4%以下,减缓了明年物价压力。但宏观调控仍然将面对一系列考验。
首先,两难中的另一个方面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过快。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微调措施,会增加下降的加速度,使投资下降趋于过快。因此,我们要注意掌握好,控制好调控力度和调控措施的组合方式。如对信贷的调控,对货币增加量的调控,对整个边缘金融资金流动性的调控等,都要注意掌握好度。既要解决最近新的矛盾,又不能对于各方面已存在的问题掉以轻心。
其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带来就业岗位的缩减。要注意明年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比今年下降0.7到1个百分点。而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创造一百万左右的就业机会;如果经济减速1个百分点,就可能减缩1百万左右的就业机会,减速0.7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七、八十万的就业机会的减少。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增加就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服务业的调整,劳动力与产业之间的调整。另外,要加大对劳动者,特别是对下岗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拥有更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三,今年粮食增产势头明年能不能够得以继续保持。明年要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落实今年一号文件。因为农民收入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和粮食增加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明年经济工作部署中,特别强调对三农的支持是重中之重,我非常赞同。
第四,明年如何继续保持效益增长态势。明年还会保持企业利润、财政税收继续增长势头,但增长的增速可能会有所降低。这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因为效益好,企业返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就增强;效益有所变化,返贷的能力可能就会随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要防止众多企业的亏损面扩大,另一方面要防止银行的金融风险的逐渐增加。
总之,明年是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一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陈东琪)
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纵论宏观经济
国家发改委主任 马凯:果断决策 主动调控
今年的宏观调控坚持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强调要把住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回顾一年多的实践,说明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运行出现苗头性、局部性问题时,就果断决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进行主动调控,才使这次宏观调控付出的成本相对较小,见效相对较快。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邱晓华:政策力度把握是个渐进过程
今年的宏观调控和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是政府一次主动的调控、一次结构性的调控,不完全是总量性的调控,是一次‘点刹车’而不是‘急刹车’的调控,在政策力度把握上是一次渐进的过程,使企业各个方面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避免由于调控而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吴晓灵 要解决融资结构失衡问题
当前国民经济中一个主要问题是融资的结构失衡,间接融资太多,直接融资太少。现在的企业基本建设靠贷款,所有的经营基本上都靠贷款,在这种形势下,一个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肯定是非常差的。企业应该有最起码自由资本金和一定的流动资金,这样的话在市场变化和宏观调控的时候才不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财政部部长 金人庆:企业的包包里多一点钱
中央提出明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的,是又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从财政自身讲,要在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通过完善税制,让市场主体--企业的包包里多一点钱,不断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建立经济自主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
经济学家 厉以宁:双稳健政策符合我国国情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介于扩张的政策和紧缩的政策之间的。它们适合于在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但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施行。由于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不宜实行扩张的政策或紧缩的政策。而稳健的政策既有利于持续增长,又有利于结构调整,完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经济学家 樊纲:适时微调防止大起大落
根据中国目前改革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市场潜力等各种因素分析,8%至9%的GDP增长速度,是可以持续的,既不会发生通货紧缩,也不会出现供求关系紧张与通货膨胀。所以,要对超出这一可持续区间的增长及时地进行微调,使其保持在这一区间内,才能使我国经济实现长期的平稳快速增长。
经济学家 李扬:投资率应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无论是消费结构的升级,还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都对社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而面对如此革命性的需求变化,我国供给结构的调整却相对迟缓。一方面,满足传统需求的供应能力依然在扩张,这造成大量制造业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满足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供应能力却一时间难以有效扩大。从上述意义说,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的长期任务。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投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将投资率稳定在一个不低的水平上,应是我国今后若干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十大关键词
组合拳
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代名词。今年的实践证明,宏观调控已经走出依靠单一行政或单一经济手段的老套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的相互配合,目的是推动结构调整、加强薄弱环节和促进五个统筹。改善调控方式,中央多次强调主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十分注重发挥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被人们称为组合拳。之所以采取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是因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过多干预的结果。
一站式
为减少政府审批项目程序,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已在全国广泛推行,获得中外投资者的普遍称赞。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许多深层次问题的解决都有待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和机构改革,必须政府归位。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不但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而且还涉及到整个的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政府机构的改革将积极推进。
备案制
在我国的投资管理体制中,投资建设项目失误和损失严重一直是一个痼疾。为此,国务院新近出台了改革方案,欲根治这一沉疴顽疾。政府干政府的事,企业干企业的事,银行干银行的事,深入改革,该放的全放,不该放的绝不放,这样企业、政府、银行都能提高投资效益。新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的要点之一,就是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让市场配置资源,让资源配置更优化。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过去很多项目审批制将向备案制过渡。
信用公开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信用信息披露系统和社会中介为主体的信用联合征集体系的起步和推进。全国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于2002年实现全国联网,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4年12月中旬开始试运行,预计2005年年内将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全国联网。专家呼吁应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政府信用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管理办法》、《企业信用管理条例》、《个人信用管理条例》等。同时抓紧修改《商业银行法》、《商标法》、《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储蓄存款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也应同时着手制定和修订完善。
国资改革
不久前,国资委公布了第一批49家中央企业的主营业务。国资委不久还将陆续分期公布中央企业的主业,目的是引导中央企业进一步突出主业,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和中央企业的投资方向,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中央企业重大投资活动的管理。一年多的实践看,成立国资委和不成立国资委大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从国务院国资委层面看,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法、手段,与过去政府推动不一样。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一方面针对所监管企业提出措施和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业绩考核层层落实,具有更强的约束性。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攻坚战
改革20多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同时深层次矛盾也浮上水面。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解决深层次矛盾的艰巨性,提出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经济界人士将此概括为,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主要有几个方面,其中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国有经济改革历程中,1993年开始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方向,这十来年里,一直以股份制作为改革的标志和主要实现形式.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并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对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当前改革还有五大重点,包括金融体系,证券市场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系统转轨
中国面临着新的形势:经济体制变革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重组,科学技术进步促使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温饱问题解决、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社会需求升级并且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所积累的社会矛盾,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所带来的问题,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沉重负担,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活力和冲击--所有这一切,使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现在突出地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各方面的统筹兼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中央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银行股改
以中行和建行的股份制改造为标志,中国银行业改革在即将过去的2004年迈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步伐。改革的推进,正在使中国银行业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并将最终营造一个健康而富有竞争力的中国银行体系。现有金融体系是从原来体系逐渐继承过来的,在改革之前,为了发展不具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工业,我们以财政代替了金融。现在,将更多地使用金融而不是财政来解决问题。
审计风暴
对国家部委的审计风暴,其制度性意义远高于查出多少人违纪违法或查处多少钱。审计制度最大的改革是审计公告向媒体公开昭示世人,新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审计工作逐步走向透明。过去审计结果通常只有审计署和被审计单位知道。现在,审计署直接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减少了中间的加工环节,审计结果可以不加修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形成了审计信息。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审计署有关会议上谈到,公告制度涉及到质量控制,涉及到审计工作程序,特别是审计报告体系的改革,所以实行公告制度对整个审计管理体系的改革也是个推动。
积极与稳健
明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在推动宏观调控的同时,适当削减赤字和削减公共投资,积极增收节支,推进财政改革。过去几年,积极财政何时淡出一直为人关注。从1998年至2003年,6年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随之而来的是,近三年来赤字规模连续突破3000亿元。并非财政部门执意要坚守实施了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阵线,而是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束缚了财政部门的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