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人的标准在中国找不到市场?
本报记者 欧阳长征
北京报道
虽说早已在心里默念了很多遍,但当大屏幕上显示出远在欧洲的温家宝总理的身影时,周寰还是有些语塞。直到工作人员小声提示他“电话接通了”,这位大唐电信的董事长才对着话筒喊出一句:“总理好……”
这一天是2004年12月9日,绸缪10年的TD-SCDMA终于打通了首个视频电话。
10年前,TD-SCDMA还只是一沓技术资料。10年后,TD-SCDMA早已成为国际电联承认的三种3G标准之一,而当年力推TD-SCDMA的周寰、李世鹤现在也迈入了花甲之年。但他们仍在等待,等待着TD-SCDMA从幕后走到前台的那一刻。
跻身国际标准之谜
“比拍大片还要惊险。”回想TD-SCDMA的成长过程,大唐移动首席科学家李世鹤至今仍心有余悸。
一直想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移动通信技术的李世鹤有过两次失败的经历。一次是1991年,他拿着江阴市政府的300万元开发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话终端,但由于后续资金有限,只做出了样机,却无法产业化。
第二次是1995年,在他的建议下由邮科院同Cwill公司合资成立了信威公司,开发SCDMA系统。1997年,SCDMA样机做出来了,但信威与邮科院的合作后来出现矛盾,导致SCDMA错过了产业化的最佳时机。不过,SCDMA的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最早的TD-SCDMA的雏形。
两次失败后的李世鹤仍不甘心,他不相信中国人做不出自己的移动通信技术来。他计划将SCDMA的研发技术转化成第三代移动技术。大唐中央研究院这时也已组建,周寰希望李世鹤能够到研究院带队研发中国自己的3G技术。
但难度太大。李世鹤与周寰必须找到合作者才能开始第三次“创业”。几番周折,在时任西门子移动通信工程师的李万林的大力推荐下,同样在FDD技术上有很深造诣的西门子决定和大唐合作,共同研发第一个时分双工的3G技术——TD-SCDMA。
1998年,TD-SCDMA技术方案提交到国际电联。当时,国际电联内部正为确定3G标准而争吵不休。代表美国利益的CDMA2000和代表欧洲利益的WCDMA水火不容,谁也没有想到中国方面突然提出自己的3G标准来,都感到很莫名其妙。“没人相信,中国人也有自己的3G标准。”李世鹤对此至今仍很得意。
习惯了独占通信市场的国外厂商开始仔细研究TD-SCDMA。李世鹤这时开始担心,国外厂商会联合起来“做掉”中国标准,因为以当年的技术基础和成熟度来说,TD-SCDMA很难逃脱CDMA2000与WCDMA的重重包围。
1999年,国际电联大会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李世鹤、周寰当时也在欧洲访问。CDMA2000阵营与WCDMA阵营相互想要“吃掉”对方的想法,最终给了TD-SCDMA生存的空间。
当时的中国通信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尽管在技术方面处于落后的局面,但巨大的市场还是让中国在国际电联颇具影响力。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美国方面和欧洲方面都“拉拢”中国站在自己一边,希望将对方的标准否决掉。两大阵营拉锯的结果是,实力最弱的TD-SCDMA反而没有多少人反对。
当然,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也是TD-SCDMA最终能存活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坊间传言,为保证TD-SCDMA顺利“过关”,信息产业部向各个外资公司的北京分公司打电话,发送信函,提醒大家看清楚中国的大市场,要求得到支持。为此,各大移动通信巨头中国总部的负责人还被邀请到信息产业部开会,除西门子,对中国提出的3G标准不以为然的厂商,结果被“一个个地敲了一顿”。
最终,2000年5月,在土耳其召开的国际电联全会上,经投票表决,由中国大唐集团提出的TDD模式的TD-SCDMA系统,被采纳为国际3G标准,与欧洲提出的WCDMA和美国提出的CDMA2000同列三大标准之一。
不过,信产部内部对于是否支持TD-SCDMA申请3G标准一直存在争论。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司长告诉记者:“当初部里力挺TD-SCDMA,一方面是自己并没有透彻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好的想法:用TD-SCDMA做武器,退可让国外降低专利费,攻可用自己的标准。”
大唐“缺钱”难题
2002年2月8日,大唐中央研究院、上海大唐等部分从大唐集团剥离出来,正式组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全力冲刺TD-SCDMA开发。
就在大唐移动挂牌的几天前,大唐和西门子还联合在北京举行了一次TD-SCDMA的现场演示。目的就是为了在舆论上为大唐移动的成立造势,同时还希望通过演示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
但2月3日上午,大唐和西门子的演示并不成功,或者说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根据当时的纪录,从TD-SCDMA测试车开出大唐集团起,现场接收到的画面和声音就是不连续的,画面还时有马赛克出现,声音很小,有时候加上麦克风也听不清楚。在最高车速达到70多公里的情况下,出现短暂的画面之后,整个屏幕布满了马赛克,然后长时间静止不动。
对于这场演示,大多数在场的专家的评价是:不太成功,但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离产业化还有很远的距离。而大唐方面有多个解释,其中一个因为太阳反光,所以在现场看不到什么东西,另外一个是试验车所在的位置恰恰干扰比较大,属于特殊情况。
这次野外试验严重打击了外界对于TD-SCDMA的信心。一家名为连宇通信的公司甚至提出要用自己研发的LAS-CDMA技术替代TD-SCDMA成为中国的3G标准。
随后,TD-SCDMA研发的进程陷入了一段相对的低潮期。由于缺乏测试设备,大唐移动的研发人员只能一边开发测试仪器,一边对系统性能进行修正,终端芯片的开发进度也受到影响。这个问题困扰了大唐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一些国外的专业测试公司在研发后期的加入,问题才得到根本的解决。
另外,资金匮乏使得大唐移动不得不靠股权融资来换取研发资金。要让TD-SCDMA标准完全成熟,大唐需要投入的资金至少要在10亿元以上。由于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大唐移动投资到TD-SCDMA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工行、建行和华夏银行的贷款。
为此,大唐移动一方面委托中银国际进行海外私募,一方面也寻求国内资本的支持。上海大唐移动的一位员工说,不断有投资方撤出,也不断有投资进入大唐移动,到后来除大唐集团外大唐移动最初的股东已经更换好几遍。
没有钱,便留不住人才。在电信圈内,大唐的低工资和高强度工作是出了名的。为了在专利费上不受制于人,大唐只能拼命申请核心专利,弥补原来没有任何移动标准研究的最大缺陷。大唐移动在TD-SCDMA核心专利的数量在一年内从几项增加到数百项,其工作量可见一斑。而大唐普通研发人员一个月的工资才两三千元,不要说当初和李世鹤一起开发TD-SCDMA的研发团队纷纷离开,就连刚分配到大唐时间不长的很多学生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跳槽到跨国公司去了。
种种困境,直接导致TD-SCDMA在随后信产部组织的首次3G外场试验中铩羽而归。信产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在对测试情况的总结中算是给足了大唐面子,她说大唐的TD-SCDMA设备尽管通过了信产部的测试,但在384K传输速率、非对称业务和终端上还存在问题,离商用化尚有一段距离。但实际情况是,TD-SCDMA仅能实现最基本的通话功能,根本就谈不上一个能商用的3G系统。
三部委力挺商用
与此同时,大唐与西门子的合作也走到了终点。
2003年8月29日,西门子改和华为成立了一家研发TD-SCDMA技术的公司。西门子中国区的一位高级经理后来说,西门子做出这个决定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不知道TD-SCDMA项目能盈利还要等到哪一天。“表面上说是和华为成立合资公司,实际上是把西门子在TD-SCDMA上的整个研发卖给了对方。”
关键时刻,是发改委、科技部和信产部的支持把TD-SCDMA从悬崖边拉了回来。三部委不仅在3G无线频谱规划中为TD-SCDMA预留出了155M的非对称频段,还组建了涵盖终端、系统多家厂商的TD-SCDMA联盟,并为联盟的研发投入了7个亿的启动资金。大唐移动的员工说,三部委之所以如此看重TD-SCDMA,一方面与国家扶持自有知识产权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大唐不断鼓吹民族精神从而引起高层注意有很大的联系。
三部委的支持加上3G牌照与TD-SCDMA产业化进程同步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参与到TD-SCDMA的研发中去。除原有的8个产业联盟成员:大唐集团、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通讯、中国电子、中国普天外,又有包括天碁、重庆重邮、海信、凯明、海天天线、展讯等多家厂商加入。
到2004年信产部再次进行3G测试时,TD-SCDMA已经基本达到组网要求,大唐、普天、中兴的产品研发速度均大幅度提高。
但TD-SCDMA能否最终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赖于明年3月在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四省市中的7个城市建网所进行的试商用。李世鹤依旧是一副志在必夺的架势:“中国人自己的标准不可能在中国找不到市场。”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