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前两天我写过一篇千字文《说说公布“1680元”的特殊价值》。写此文系有感而发,是被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2004年高校毕业生在沪上就业的首月薪酬抽样统计结果(见《东方早报》12月21日消息)所触动。
近日《东方早报》又刊出一条《九成毕业生准备一毕业即就业——半数大学生期望薪水不足2000元》的消息。读罢这条消息,忍不住还想说说大学毕业生薪酬和就业的事。
仍有必要先作个说明:“九成毕业生”和“半数大学生”,专指抽样调查随机抽取的2000份有效答卷(样本)中的“九成”和“半数”。实际回收的有效答卷是8000份,调查由“中国人才热线”作出,结论只具备参考价值,并不代表明年近400万高校毕业生普遍的择业心态变化。
可尽管如此,前后两条消息,还是较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多重信息。譬如说,“首月薪酬平均1680元”的信息,拂去了多年存在的大学生薪酬虚高的“云雾”,这条信息传播开来,多多少少会使面临找工作压力的大学生变得实际一些;又譬如,毕业即争取就业,以及就业期望薪酬的降低,说明供给远大于需求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已从主要影响低学历劳动者波及到高学历劳动者。说的更具体些,就是劳动力价格首先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
同时透出的另一则信息较隐蔽却更具社会价值,随着高学历劳动者劳动价格的变化,有助于全社会逐步确立起一个新的观念:高学历者也是普通劳动者。就现代社会而言,高学历者由社会精英向普通劳动者过渡,具有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内在必然性。
我还想进一步强调,根据中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在总体上将面临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局面,我国经济的竞争优势仍将主要集中体现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之中,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也仍将鼓励这些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并不否认会有少数人或少数行业有机会率先跨入高薪阶段,甚至其薪酬水平达到与发达国家同行“接轨”的程度,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力资源成本的提升不会很快,会明显低于同期GDP的增长水平。在这种大背景下,即便是高学历的白领阶层,也不该对今后的薪酬水平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
事实上,“半数大学生期望薪水不足2000元”,即如置于大上海来考量,也即与同年龄段的中低学历的劳动者相对比,仍然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在上海,一般条件下,一个高中毕业生踏上社会,平均月薪不过千把块左右,其中的一部分可能还达不到这般水准。当然也有例外存在,譬如月薪超过2000元的,但不可能成为当前这个群体劳动价格的“基本面”。
有句老话叫“物以稀为贵”,它与经济学所揭示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原理,只是表述方式的差异。连续的扩招已经并将继续增大高学历劳动者的总供给,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我判断,未来一个阶段,高学历劳动者普遍的劳动价格还会继续呈现“相对贬值”态势,这个态势除了直接反映于平均劳动价格,还反映于找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因为缘自于生活,并被生活所“提炼”所“升华”,一般的普适的经济学原理才变得如此朴素。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所呈现出的新变化,当属可喜的另类“返璞归真”。
“归真”其实就叫务实,大学毕业生开始讲究务实,又证明“市场”和“市场化”的确是个好东西,它无须徒劳无益的“说教”,有的只是通过市场这个平台和市场化之“实务”,为大学毕业生及他们的家长,提供了足够丰富、足够受用的就业信息和劳动价格信息。通过信息梳理和筛选,继而调整自身的行为选择。过程之中,受用的还不单单是找到一份工作,还会在心态调整中学会理性思考、学会如何面对现实。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