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史哲 本报特派记者 刘鉴强 发自斯里兰卡 李虎军 发自印尼 夏空 发自泰国
在灾难中走了样的印度洋沿岸,几个东方民族与他们的国家踏上了一条更为艰辛的拯救之路
记忆中:10米高的巨浪卷走了家园……
现实里:亲人的遗体不忍卒睹……
对新年的期待被大恐惧与大悲哀取代……
印度洋虽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从印度海岸到泰国攀牙府,曾经人流如织的海滩、曾经庄严肃穆的庙宇这两个在感觉上绝不相类的场所,如今却同样布满了来不及处理的遗体。十几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在灾难中走了样的印度洋沿岸,几个东方民族与他们的国家踏上了一条更为艰辛的拯救之路。
东西方文明都有远古大洪水的传说,但映衬出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拯救方式,西方依靠了上帝,他安排了一艘大船,并理智地选择了需要保存下来的物种;东方却没有那么幸运,无论两河流域的民族还是黄河流域的民族都是依靠族群的自身努力方得走出苦难。
传说也好,历史也好,部分地在今天重演:自助、以家庭为单位的救助成为受灾国最普遍状态。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同的宗教在抚慰心灵、悲悯亡者的功能上闪耀着光辉;被认为已经构建出模样的现代国家也在灾难后尽力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一个个东方式的拯救场景,一个个东方文明面对灾难的自发反应同一时间展现———
宗教拯救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瓦卢卡拉玛路的一条小巷里,诵经声从晚上6点就开始响起。2004年的最后一天,是这个岛国的全国哀悼日,所有的寺院都在超度亡灵。
小巷里其实并没有寺院,有的只是一尊佛像、一棵菩提树和50多位信徒。佛像的双手牵出一根长长的白线,经过两位诵经僧人的旁边,先是一位老者,接着是一个小男孩,然后依次穿过所有人的手,最后又回到佛像的手中。在座50多人因这条白线与佛像相连,在僧人的诵经声中,默然不语。
在众人面前的空地上,上百盏小小的佛灯摆成了一个大大的“2005”。烛火闪烁之中,诵经声里,新的一年就这样降临在佛和这个国家民众的面前。这样简单而古朴的宗教仪式,或许在斯里兰卡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棵菩提树下、每一尊佛像前都在被重复着,仿佛此刻,宗教仪式就是最重要的拯救。
事实上,在海啸发生的最初,在这个区域所有国家领导人宣布的举措中,宗教成为任何一个政府都必须借助的力量。在斯里兰卡诵经的那个夜晚,相似的佛教仪式也在泰国的每一座寺院里、每一尊佛像前进行着。
在伊斯兰教占主导的印度尼西亚,当选总统不到半年的苏西洛也亲临受灾最重的亚齐,主持了伊斯兰教的“塔里兰”,这是伊斯兰教最庄严的礼仪之一,每一次祈祷大约要耗时1-2小时。鉴于印尼政教分离的性质,由总统亲自主持祈祷,恐怕也只有这样的灾难下才有可能。
米兰达没能参加苏西洛主持的祈祷,当时她正不得不躺在床上养伤。那是海啸留下的。然而,留在她心里的伤痕却更深,因为那一天的洪水把她和妈妈永远分开。
水退后,米兰达终于见到了妈妈,妈妈静静地躺在班达亚齐的一个公共汽车站旁,她的身上盖着一块蓝色的塑料布,米兰达认出了妈妈脚上的鞋。
在被海啸冲散的二十几个小时中,米兰达一直在不停地问:“妈妈在哪里?妈妈在哪里?”她不停地祈祷,希望真主保佑她的妈妈。家人、朋友也在焦急地四处寻找,却一直一无所获。
最终的结果让米兰达一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不仅因为妈妈,还因为这个大约有40人的大家族中,还有十多个成员下落不明。当天下午,米兰达的妈妈入土为安。非常时期,原本复杂的宗教安葬仪式也从简了。
海啸没有卷走米兰达的家,这是班达亚齐少数没有因地震和海啸而毁坏的房屋之一。这使得家人可以在家里进行“塔里兰”,他们一起诵读古兰经,希望真主赋予他们直面灾难的力量和耐心,祈祷班达亚齐的情形早日好转。此后每一天,他们以及失去亲人的邻居都要一起进行这样的祈祷。
宗教可以让人们的心灵获得暂时的宁静,至少米兰达这样认为。米兰达现在是班达亚齐Syiah Kuala大学经济系的学生,她喜欢科学,但这并不影响她把自己的获救、亲人的帮助、从大家庭获得慰藉完全归功于真主。在抵达雅加达的第二天,他们还专门请了清真寺的阿訇在阿尤表姨家里主持“塔里兰”。
在雅加达再次见到米兰达一家的时候,米兰达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惊恐。不过,米兰达的父亲却必须去雅加达的灾后创伤中心接受心理治疗,当他在海啸中拯救别人的时候,他却无法救助自己的妻子。不过,米兰达觉得,从真主那里寻求慰藉和从心理医生那里获得治疗是并行不悖的。
米兰达还在祈祷,祈祷班达亚齐能够尽快恢复生气,他们可以早点回到自己的家园。
亲情的港湾
在一个普遍信仰宗教的国家,宗教也许能帮助人们化解心中的痛苦,抚慰他们的心灵,但住房和食物的不足却依然造成对生者的煎熬。在灾区,人们排着队,等着政府和国际援
助的车来,领取食品和水。但是,谁都不知道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地震与海啸摧毁了班达亚齐许多公路和桥梁,让很多地方变得一片泥泞,救援物资迟迟无法到达让亚齐的许多人感到忧心忡忡。海啸灾难发生后,印尼政府在亚齐当地的1.5万名政府军立刻投入了抢险救灾,印尼总统苏西洛抵达灾区视察并在亚齐带领人们集体祈祷。
短缺很快威胁到米兰达一家。危难中,是阿尤表姨雪中送炭。12月30日,在雅加达前往班达亚齐的飞机上,记者碰到了阿尤以及其家人,他们坚持要和阿尤一起去探望米兰达一家。阿尤曾经问记者:“你要去班达亚齐?不害怕吗?”这个问题,或许出发之前她已经问过自己多次了。阿尤给米兰达一家带去的大米、面食、药品等必需品,让米兰达的大家庭避免了饥饿的困扰。
亚齐贫困人口居多,邻里之间的情况相差无多。许多人选择举家投奔亲戚,仿佛只有那遥远的亲情才能维系整个家庭的希望。灾难期间,这已经成为亚齐自救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米兰达的父亲是警察,在亚齐最动荡的时候,他的许多同事遭遇不幸。尽管充满了害怕与担心,米兰达一家依然坚守家园。但这一次,虽然有亲人的帮助,他们却不得不选择离开。当亚齐的大多数“幸运者”,选择投奔邻近的棉兰之时,米兰达的大家庭却可以暂时寄居在雅加达的表姨家。
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城市透露出的现代性,越发反衬出乡村传统的真实,也让农业社会的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逻辑继续沿着东方的轨迹延续。
( 责任编辑:蒋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