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北京1月9日电(记者 王磊)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2005年我国财政政策的核心词是“稳健”,而不是“中性”,此间曾存有争议。他说,财政部领导层一开始提出了中性导向的财政政策,另外一些部门不赞成,最后妥协的结果,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锤定音,落实的字眼为“稳健”。“这个表述比较含蓄,比较大众化,比较有弹性,社会公众容易理解,政府的姿态就是稳稳当当把这个事情处理好。”他说,不过,贾康认为,无论怎么表述,实际的政策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改变,基本的要领就是财政政策要在总量上由原来的扩张转为松紧适度,要把国债和赤字的规模下调,在结构上作为政策实施的着力点,有保有控,有保有压,在财政改革、税制改革方面积极进取,“这是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
他表示,2005年的财政政策将是2004年实行的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继续。与之区别,在2003年以前,总体的政策定位叫做“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按照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2004年之后以经济运行新阶段的通货膨胀为主要防范目标,财政政策从扩张的力度上明显下调,更多地注重有保有控,积极推进改革的事项,在有关管理部门的掌握上,要掌握好转弯但不急转弯,刹车但不急刹车。
贾康是在昨天在京举行的“2005宏观经济引导力”论坛上谈及此问题的。他同时预测,在2005年,财政政策将做出如下方面调整:在总量方面,长期建设国债的安排规模和赤字规模都要下调;在结构方面,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已经明确区别对待的会相应有所体现,比如国土整治、环境保护、三农问题的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科教兴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国防等,都在序列安排上靠前。
他同时认为,在总量控制赤字、增收节支方面会非常重视深化改革,2005年是改革之年:包括东北已经率先启动的增值税转型要推到更大的范围,尽快促使各方取得共识,起动并轨的程序;在政策体制方面,现在在各地已经实验的“省管县”还会得到积极的鼓励;在财政管理方面,预算的综合化、全程监督的管理方式,政策采购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等等,包括税费改革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化都会成为重点事项。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