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为什么我们为内地人民服务就没有牌照问题,但开业时就有牌照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到内地开诊所时有那么多关卡?”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正式实施一年来,多批零关税港产品已经源源不断地进入内地市场;多家公司申请到香港服务业提供者的资格,为顺畅进入内地市场取得了特别“通行证”。但是日前香港业界媒体总结一年功过,却出现诸多不和谐音,其中多半与香港政府推动和内地地方政府执行不力有关。
第一阶段:CEPA 效果逊预期
香港专业联盟主席梁振英承认,虽然CEPA全面实施已经一年,但实质效果“较绝大部分专业人士期望的慢”。他还批评特区政府不积极推动,并以三句话作总结:“CEPA构思非常好,内容不错,但香港政府的推动力远远不足”。
截至去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共批出663宗香港服务者证明书,当中运输物流及分销两个行业已占了七成半,其他专业服务领域,诸如房地产、医疗等,只录得单位数字。
2003年6月29日签署CEPA时,香港专业服务界充满憧憬,如今一年半过去了,效果未如预期理想,而在这一年内,不少香港专业人士在内地碰了钉子。
前一阵子,有一家香港建筑师事务所根据CEPA要求,原本要申请在上海开设分所,但被内地发回说不行。原因是根据CEPA规定,允许香港的建筑师事务所以更宽松的条件在内地开办“建筑设计企业”,但要求这是一个“跨专业”的企业,即公司要有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才行。而香港的建筑行业分工极细,一家事务所根本不会如此“包罗万象”。
“出了这件事后,我们找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他很紧张;建筑师学会则找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就找下面工商科,但有关官员不太熟悉行业情况,结果要从最基本的ABC了解事情。”梁振英说。
“每个专业在特区政府内应有对口单位。特区政府的思维是,以为CEPA签署了就水到渠成,万事大吉,这是不对的。”梁振英认为,特区政府的局长责任不明确,不认为有职责去推动专业界到内地发展。
第二阶段:后门已关前门未开
CEPA第二阶段今年1月1日生效,内地开放的服务行业由18个增至26个,新增行业如职业介绍等,本可推动香港专业在内地开业直接打开市场,但有10年内地业务经验的建筑师林光祺形容,CEPA全面实施一年以来,实情是“后门已关,前门未开”,他促请特区政府协助专业界争取享有国民地位,“降低门槛”以较低的营运成本进入市场。
身兼建筑师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的林光祺说,以往建筑师虽不能正式登记开业,但通过单项注册方式,可逐项向内地当局申请参与工作,享有建筑设计、审核图则等权力,但这扇“后门”已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关上。
他说,现在所有境外(包括港澳台及外国)建筑师,均要遵从新订法规,正式登记开设综合设计院发展业务,但投资成本高达600万港元,并要聘请约100名来自建筑、测量、工程等不同专才,因此涉及的投资风险很大。此外,内地各省市对条文的演绎也不同,有部分市政府推说“不知道”、“不清楚”,便将外来建筑师拒诸门外。因此,现在仍没有香港建筑师打算“打正旗号”进军内地。
香港工程师学会理事黄振球也说,即使结构工程师等专业已受惠于CEPA,通过资格互认取得内地执业资格,但经营业务时仍是外资身份,抽税高达20%至30%,较香港工程公司约10%的税率高,难以竞争。
第三阶段:须消除省区贸易壁垒
香港总商会日前已向特区政府提交对CEPA第三阶段的意见。总商会指出,CEPA是内地与香港两地之间便利贸易的协议,但在实施一年后,成效不如预期,总商会建议第三阶段CEPA应着重讨论消除目前各省区之间的贸易壁垒,以及增加营商法规透明度。
香港总商会指出,确保CEPA有效地执行是重要的实际考虑,并建议可从两方面入手,包括全面简化贸易和投资的程序,以及加强推行CEPA的机制。例如,服务贸易方面,目前700家企业已申请成为“香港服务提供者”,但只有200家落实执行在内地开展业务,而当中主要原因为内地贸易壁垒问题仍未解决,以及申请营商程序繁复等。
特区政府应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三方面开设常务委员会,以有效监察CEPA各方面的发展进度。虽然CEPA至目前为止未有重大纠纷,但CEPA的实际层面为各省区间的合作,故最佳有效合作的方法为制度化。
香港总商会认为,制度化可就CEPA的推行、上诉和纠纷提供解决的平台,由香港4大商会与内地总商会成立的联合委员会可达收集各行业对CEPA意见和监察地方政府执行CEPA的功能,有关委员会可由香港特区政府和国家商务部委任,相信可以为香港商界提供最具体的帮助。
总商会还就对地方政府对香港中小型企业提供协助、保护知识产权、清关问题和电子商业等向政府提出建议。
CEPA警示WTO
梁振英认为,现在内地不少专业事务所与官方仍有千丝万缕关系,因此不少地方政府仍有一种保护思维:“有些城市,一年只会有两段时间替有意进军内地的专业人士或公司办手续,只是你遗漏了一些资料或错过了,明年请早。”
“要让内地同行知道,他们今日受保护的市场是守不住的,因内地开放是迟早的问题,今天不对香港开放,三年后要向全世界开放,届时他们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巨无霸……今日不练兵,三四年后他们没有机会,根本没法子竞争……你完全无招架之力;与香港事务所合作或联营,还有打拼的机会。”
梁振英认为,这不单关乎香港的利益,还涉及更高层次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难道将来WTO或涉外经济问题,要跟外国人打反倾销的官司,没有中国律师事务所跟美国律师事务所打官司?这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