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由于煤电双方难以就电煤价格达成一致,正在秦皇岛召开的2005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再次延期。据了解,在目前签订的合同中,计划内电煤的价格已明显突破了8%的上限,这也预示着煤电之争仍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8%涨价上限受挑战
此前,本次煤炭衔接会已从1月4日延期至10日,这已是其第二次延期。业内人士指出,煤电双方分歧较大,电煤增量合同签订量过少,部分合同有量无价是会议一再延期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截至10日上午,国内五大发电集团的“计划内”电煤订货均没有超过1/3,而且,除了计划内合同外,新增发电装机的电煤合同量几乎为零。
昨日,道琼斯报道称,中国2005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会务组周一表示,原定于10日结束的订货会将再次延长至14日。对于煤炭衔接会再度延期的消息,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处也得到了证实。
一家煤炭上市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由于供需双方矛盾仍较突出,煤炭衔接会肯定得延期了,“如果12日还没有结果,就有可能推迟到14日”。而另一家电力上市公司有关人士也表示,已经获悉煤炭衔接会延期的消息,他认为,价格谈不拢,会议延期都在预期之中。
据一家煤炭类上市公司有关人士透露,公司已按照“就量不就价”的原则与电力企业签了部分合同,所签合同的数量约占到公司产量的80%,但在具体价格方面双方还未达成一致,仍需进一步协商。
而煤气化一位参加煤炭衔接会的高管则表示,由于煤炭价格涉及煤电双方的成本和利益,双方谈判的过程很艰难,目前公司制定煤炭价格的原则有两个:一是煤电企业双方在供需关系基础上进行协商,尽量就煤炭价格达成一致;其次,在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煤电双方都会考虑国家发改委关于煤炭价格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沟通。
中长期合同能不能涨价?
此前,国家发改委已就2005年电煤价格制定了指导价,以2004年9月底实际结算价为基准,一般电煤售价不能超过该基准价的8%,不过,煤炭企业普遍抱怨8%的涨幅过小,电力企业则强调坚决执行发改委制定的价格指导性意见。而记者从有关上市公司了解到的情况也显示,在目前签订的合同中,计划内电煤的价格已明显突破了8%的上限。
银河证券研究员高波认为,煤电矛盾归根结底是体制和机制问题,即市场煤、计划电的矛盾,以及煤炭企业的中央直属和地方所属的矛盾。由于目前各地的煤炭企业大多属于地方政府管辖,在价格和数量上自然会向区域内的电力企业倾斜,而对省外的企业则更倾向于按照市场价格核算,这些煤炭企业的售价是发改委无法直接控制的,“只有像神华这样的中央直属企业才会严格执行发改委的指导价”,他说。
联合证券研究员吴载德也表示,会上签订的实质性合同很少,大部分合同只是签量不签价,其中五大发电集团最终签订的合同额与预期相差甚远,这也预示着2005年我国的煤炭供需形势仍会继续紧张,煤炭价格上涨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加大。
从历史上看,签订中长期合同是保障煤电双方利益的有效手段,而从本次煤炭衔接会传出的信息显示,一些电力企业遇到的新问题是:煤炭企业对于此前已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提出涨价的要求。
对此,招商证券研究员王弘认为,既然要求市场化运作,双方已签订的中长期合同就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不能随意更改。
他还表示,目前愈演愈烈的煤电之争应引起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对于石油、煤炭、电力等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命脉,政府部门不能以“市场化”一放了之,而应予以统一管理。而近期解决电煤问题的根本,在于能源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以及和煤电运平衡机制的尽快形成。
专家观点: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要解决煤电之间多年形成的恩怨纷争,应该“以互相参股的形式实现煤电联营”,比如国家应当出台政策鼓励煤炭企业或煤电企业联合建立坑口电厂。这样还可以起到平衡行业间利润的作用。
东北某煤矿负责人:“煤电联动”方案的出发点是缩小计划与市场煤价的差异。但是,区域不同,价格基数应当不一样,而目前的价格联动方案没有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鉴于此,在联动方案的操作上,应该明确短期内地方矿、小煤矿的煤炭价格不高于本地同质的国有重点煤矿的同类计划性质的煤炭价格;而煤炭主产区内销售的电煤价格,其高于区外同类同质电煤价格也不应超出一定幅度。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调研员韩孟:煤电的供应继续在政府指导下进行。电力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完全放开必然导致电价上涨,不但会对下游的企业、产品产生影响,还会导致消费物价上涨。而且如果能源跟不上,将制约经济发展。
要解决目前煤电“顶牛”的矛盾,政府应有“一盘棋”的思路。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同时应将国际能源局势作为变量加以考虑;在微观层面上,可考虑在电力的各个供需环节实现联动,即实现煤炭、电厂、运输、电网及输配电企业的“四联动”,四个利益群体共同核算成本、分配利润,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政府在中间通过行政力量制定规则、加以协调。
中电联有关负责人:近期解决电煤问题的根本,在于煤电运行业的协调发展、能源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和煤电运平衡机制的尽快形成。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