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解放日报今日载文,对合资企业中,中方普遍失去“话语权”的问题予以批评。
在辩论会中,要想得到更多关注,就要不断地发声,最好让其他人的思路都跟着你走,这样你就主动了。自己沉默,别人的声音就会湮没你。最后即使你想说话,语境已然属于别人。从这个角度说,谁也没抢谁的话语权,只是沉默使自己交出了话语权。
外国巨头们都知道,“中国是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为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最近长安福特又在南京准备新建整车制造厂。新闻稿中,在福特和马自达的慷慨激昂的之后,长安汽车老总一句感恩的话:“新厂落户南京和马自达的加入将帮助我们获得更快的发展”。老外们深得中国成语“先声夺人”的精髓,而“老中们”对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却反而显得很是生疏。搞不懂是老外太懂宣传,还是我们太韬光养晦?而且,尽管是三方合作,但还是各有各的立场,怎么就有了施与受的变味?结果,不发声音的第三方眼睁睁地就成了舆论的“弱势群体”。
看多、听多了,就养成了眼睛和耳朵的习惯,合资企业中最关键的那组声音,似乎总是最先、最多从外方的嘴里发出。这种可怕的习惯使我们对外方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本能地受制于这种舆论的先声夺人,继而忽视甚至遗忘了合资中的中方。甚至,老记们在新闻发布会上,也会不自觉地对外方穷追不舍,作为主人翁的中方倒反而显得“门庭冷落车马稀”。没办法,在很多关键问题、很多重大事件上,老外总是第一时间传真或者发E-mail给老记们,而在第一时间中方似乎总是腼腆地沉默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话筒交给了外方。
合资、合作的确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却也导致中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国际汽车集团。由于体制格局与利益分配格局是未知数,合资企业的话语权与分配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护国内汽车企业,我们的产业政策规定了合资的股比,但是无法规定的是话语权的股比。争取话语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实力固然是一个绕不过的坎,但是长久的沉默肯定会遭遇强音统治的霸权。面对强势的合作者,作为一种应对和姿态,合资企业里的中方应该及时而积极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一声不发,以后何以能发一声而振聋发聩?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