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田享华胥会云发自上海
上海市农委发展计划处副处长莫云华昨天(12日)透露,农委已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议,争取在2005年取消水利工程收费。
据莫云华介绍,自上海率先取消农业税后,又逐步取消了“两工”(农民工和义务工),目前,上海农民要缴纳的税费只剩下水利工程费。他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需要维护,之前征收的水利工程费也已全部用于工程维护,“维护水利设施每年大约需要数千万元,政府财政完全有能力承担,不需要再留着这个尾巴了。”
除了减轻农民负担,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在昨天(12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海市政府在三农方面的工作落脚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帮助纯农户实现非农业就业,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为提高农民实现非农就业的竞争力,上海市政府将于2005年启动“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于2005年内完成5万农民职业培训任务。在2005年上海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项目中,第一件是增加就业,其中,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岗位10万个。
据莫云华介绍,目前,在上海250万名郊区劳动力中,70%以上的人都在从事非农就业,今后这个比例还将继续上升。据上海市农委统计,2004年上海农民人均7337元的收入里,近80%来自工资收入。
目前,全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大,而上海农民的阶层分化也较严重,莫云华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对农民实行行政补贴,而应大力推动低收入农业人口从事非农就业,目标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
据莫云华介绍,上海正在鼓励兼业农民的承包地向专业农民流转,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他说,农村中承包地的自由流转存在已久,但不太正规,也未达到规模效应。上海市农业部门将设立村级平台,引导兼业农民的承包地流转给农业合作社或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的方式比较灵活,农民以土地入股,同时能在合作社里参加工作。”
针对上海市农业人口日益减少、农业在三产中的比例不断降低的现象,莫云华表示,上海的农业不会消失,还会继续存在,这主要是为了上海的粮食安全和自然灾害作储备。但农业可能要以产业的形式存在,比如农庄或农场,而不再是单家独户进行生产。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林坚教授表示,“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依赖于市场机制的完善,市场要素必须充分进入市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