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印尼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殃及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除了夺取了十数万条性命外,对区内的旅游业和经济也将造成严重打击,不过经济学家普遍对受灾国经济的复苏表示乐观,并认为这场灾难对周边国家包括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这次海啸在短期内会打击受灾地区的旅游业,但总体上对经济的影响不大。这次灾难没有破坏任何主要的工业和港口设施,而且多数受灾地区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较低。
即使在印度南部金奈的工业区,多数受海啸波及的港口设施都已恢复作业,比预期要早。
由于灾难造成的损失基本局限在旅游业,不会导致整体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亚洲大多数股市在当天的灾难性地震和海啸过后只微幅下跌。
另外,诸如印度、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直接受到此次灾害影响的市场与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市场相比市值相对较小。
总体上看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中国经济有惊无险。
贸易影响不大
同时中国与受灾国的贸易往来也没有太大影响。中国对受灾地区出口,以加工业用的原料为主,在受打击出口产品中,以消费品,特别是成衣、影音产品、钟表及玩具为主。
海啸并没损害受灾国生产设施及港口,对当地加工贸易影响并不严重,此次天灾对中国出口影响轻微。
不过在货运方面,由于货物出港受阻,将对中国的相关生产与外贸企业带来影响。
由于东南亚印度洋沿线的众多港口受到大海啸的破坏,使得运往这些地方的出口货物大多被拖延了出港时间。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水果外贸业务金额相当大,如果船公司延期运输货物,会对中国的相关生产与外贸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另外,海啸虽然对物流企业影响不是很大,但对其运输的外贸货品未来的价格走势影响巨大。
铁矿价或走高
矿业可能表现为铁矿价或走高。在这次海啸中,中国海运集团一艘装载铁矿石的大船“受伤”,现滞留在当地的锚地,以避免可能再一次发生的海啸或地震余波。
有分析认为,如果海啸对矿石运输的影响不超过一个月,将不会对中国的铁矿石供应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一直做进口铁矿石贸易的贸易商认为,铁矿石的价格有可能因供应减少而进一步提高。
春节旅游泼冷水
东南亚旅游跌入低谷对中国旅游业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受灾国旅游业受创,将影响到传统春节期间预订自助游的中国游客,旅行社的春节包机计划有可能受挫,中国原计划春节去普吉和马尔代夫的游客可能会发生变化。
目前马尔代夫的旅游设施在海啸中受到严重损坏,修复需要两到三个月。在这段时间内,继续接待游客的可能性很小。
此外,泰国的所有旅游线路预订已经暂停,去马来西亚沙巴等地的游客也进行了相应说明。
据业内人士估计,受灾地区的设施恢复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再加上这次灾难事件对游客造成的心理影响,估计在未来的3至5个月内,东南亚旅游都将步入低谷。
受灾国经济
未伤筋动骨
受灾损失最新资料的不断公布显示,南亚和东南亚受灾国的港口、运输网络等重要经济基础设施基本上安然无恙,人口稠密地区的银行、电信等重要服务行业大多数也未受到影响。
从经济资料可以看出,海啸并未对受灾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关键在于重要的制造业地区没有受到影响,受灾国的贸易基本上也没有受到冲击。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次海啸的影响不如去年油价飙升那样严重,也远远不能和2003年爆发的导致一些亚洲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相提并论。联合国初步估计,此次海啸引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数以十亿美元计。
旅游业受创较深
经济学家分析认为,此次天灾对受灾地区的打击应为短期,最受影响的是这些地区的旅游业。对受灾地区而言,打击程度取决于旅游业对该国经济的重要性如何。马尔代夫及塞舍尔的旅游业分别占其GDP的74%及57%,因而这次海啸对上述两地的打击较重。而短期内海啸还将打击受灾国的消费及商业信心。
不过专家相信,亚洲的旅游业也能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得到恢复。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到泰国旅游观光的人数将在未来12个月内锐减50%,但印尼、印度等国旅游业所受冲击相对较小,因为巴厘岛等一些最知名的旅游景点并未受到海啸影响。
相比之下,泰国可能是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泰国的旅游业收入占到该国GDP的11%左右,而在印尼和印度,这个比例分别为10%和5%。不过泰国的主要港口等重要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都位于曼谷,因此绝大多数都没有遭到海啸的破坏。
未伤筋骨复原快
在经过连续数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泰国政府现在财力雄厚,因此可以为灾后重建提供大量资金。即便是在受到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印尼亚齐省,煤矿、铜矿、油气开采等重要的财产基本上也是完好无损。亚齐省的经济产值占印尼经济总产值的2%左右。
印度受灾地区的经济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左右。现在,印度的大部分捕捞业已经荡然无存。但经济学家表示,吞吐量占印度港口总吞吐量约10%的重要港口钦奈港只是轻微受损,而且印度充满活力的服务及软件业也是完好无损,这对于经济的迅速恢复极为有利。
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制造厂区等重要制造业基地基本上完好无损。政府和民间的大量资金援助有可能减轻经济损失,或许还能推动部分行业的发展,如建筑行业等。
斯里兰卡受到的冲击可能要较为严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尽管大部分工业基础设施处于内陆地区,但旅游业和捕捞业在斯里兰卡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因此斯里兰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最高可能下降整整1个百分点。
中国建造公司商机多胜算大
印度洋海啸使印度、印尼、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遭到重创。酒店业的兴建和民用房屋的重建规模将非常大,冶金、电力、水泥等行业需求也将随之大幅增加。中国各大工程公司和化工集团将会有新的商机。
东南亚国家的大多数复兴资金将用于重建,其中泰国计划斥资5.1亿美元,重建普吉岛附近的主要旅游区;印尼预计投入10亿美元重建接近震中的苏门答腊岛北部。
自去年12月26日灾难发生以来,泰国的暹罗水泥(Siam Cement)以及炼钢企业NSM和 Sahariviya等建筑业相关公司的股价均已上扬。经济学家预计,今后一年对钢铁和其它建筑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
中国建造公司对于东南亚各国未来的受灾房屋和各国政府灾后重建的工作计划很关注。一旦这些国家灾后重建计划明确,公司都会积极竞标。
中国的工程公司对于欧美的一些企业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地理位置和承包金额。以美英等国来说,他们在国外的工程承包以整体项目来运作的都比较少,反而是以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先。
而在中国,海外工程承包和输出劳动力近几年很火热。例如中国在泰国承包项目的历史有20多年,对当地的环境和物价也比较熟悉。
因此相对于其它国家的胜算会更大,中国的工程公司与政府沟通的能力和企业关系也会更加深厚,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游客积极投保避灾
2004年一系列的灾难使国际保险公司的赔付额已超过“9·11”。而印度洋海啸导致的灾难对保险公司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国际再保险公司将承担起绝大部分的赔偿,大型再保险公司的股价在灾难发生后一度下挫。
同时,尽管此次印度洋海啸不至于使一些巨型公司破产,但对于一些偿付能力不强的保险公司,难免会留下“后遗症”。东南亚海啸灾难再次让人们开始关注保险。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加强自身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而且越是基础设施较好的国家,对风险防范的关注度越高。
要想尽可能地规避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和迅速反应机制成为当务之急,而保险应当在风险防范体系和迅速反应机制中担当主角。
保险业可以通过发挥自身拥有的补偿性功能,迅速帮助受灾人群恢复生产重建生活。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巨灾让民众的保险防范意识空前提高,出境游时主动购买意外伤害旅游保险的意识大幅提高,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旅游保险也开始热卖,投保率上升了10%。
旅行社责任险属于责任保险范畴,这是一种强制性保险。而旅游人身意外伤害险属于商业保险,要游客自愿购买,旅行社不能强制。
在从事危险性高的活动和旅游项目时,如果因为导游本身没有尽到提醒责任或其它过失而导致游客发生意外,就属于旅行社过失的一种情况。
但海啸、地震等完全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的因素导致游客伤亡,游客不能向旅行社索赔,能够保障游客的只有本身购买的旅游意外伤害保险。
预警机制不可缺
去年底发生在南亚地区的地震及海啸灾难让无数家庭破碎,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类迫切需要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
迄今,全球仅在太平洋建有一个全天候海啸预警系统。世界气象组织正在考虑在印度洋建立一个海啸预警系统,以改善印度洋和东南亚的地区性海啸预警机制。把减灾、防灾、救灾作为重点领域,就紧急赈灾、安置难民和灾后重建以及防止和减少灾害损失等内容形成一套完整机制,迅速建立一个以太平洋沿岸国家预警机制为模板的印度洋国家的海啸预警机制。并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经过协调的预警机制。
例如,日本作为一个地震和海啸频发的国家,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很有经验,同时具备应对此类灾害的专长和足够的资金。但建立全球重大灾害预警机制是耗时的事情,势必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专家认为,灾难预报的工作应该交给市场化的保险公司操办。保险公司的职能可以归结为三个环环相扣的部分,即准确评估风险的或然率,对投保者提出合理的行为约束,分摊个别投保者遭遇的损失。
这三合一的职能,完全适用于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预警。首先,保险公司有强烈的动机,对天气、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做恰如其分的探索、分析、评估、公布和预警工作。如果某个保险公司高估了灾害发生的概率,它就会向投保人索取过高的保费;这样,它就会被其它索取较低保费的保险公司赶出市场。
反过来,如果低估了灾害的概率,它就必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索赔,最终被自然灾害打败。
保险精算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已经是保险业的基本事实。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险种,就有不同的赔率,背后都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统计资料支持着。竞争中的保险公司,时刻都在修正着精算的结果,追求对各种或然事件的更准确把握。
当然,如果让保险公司从事灾难预报,它们为了减少灾害引起的索赔,很可能会增加误报的次数,从而增加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问题是,误报不可能毫无限制地增加,因为保险公司之间有竞争,而减少误报,从而减少经济损失,也是保险公司的竞争目标之一。
此外,让保险公司来从事天气、地震和海啸的预报,还能加强对投保人的行为约束。不守规矩的投保人,得不到赔偿。如果保险公司对游客发出了警报,游客就有义务疏散,否则灾害一旦发生,投保人就得不到赔偿。这种由保险合约赋予的约束力,也有助于减少高危地区和高危时期的潜在伤亡。
同样地,中国也迫切需要建立自然灾害应对机制。中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发生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及其它人为引发的灾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一个多灾害的国家里,减轻灾害,实质上就是一种发展,一旦灾害发生,尽量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更有利于发展。因此,中国可以考虑建立海洋的预警系统,以及充分认识到建立中国重大灾害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可能性。我国也将会积极参与全球重大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
旅游应急
刻不容缓
从整体来看,自然灾难在短期内会对受灾国旅游业造成重创,因此建立旅游业的应急管理十分必要。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各级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对出境组团旅行社的培训机制,包括:及时通报灾情突发地的团队情况(如团队在当地发生生活困难和返程困难);未出发团队请各旅行社做好行前说明,如实告之有关情况,如游客要求退团,各旅行社应协同航空公司等单位妥善做好协调工作;旅行社应推出包括退团、延期和换线路等方案。
这次灾难在地理上的位置笼统说是东南亚和南亚,地震源是在印度尼西亚,随后海啸波及的国家主要是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和孟加拉,靠近印度洋的缅甸和非洲。少部分地区也受到海啸影响,但不算太严重,重灾区是印尼、印度、斯里兰卡和泰国。
印度尼西亚是地震源,但重灾区的苏门达腊岛一直不是中国人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游客(包括自助旅行者)去印度旅行的很少去印度南部,一般都是在北部德里、斋蒲尔、瓦拉那西,到海德拉巴的都不多,因此受灾严重的印度南部对中国人的印度旅游影响不大。缅甸受损严重的也是南部海岸,对中国游客而言也可以忽略。孟加拉则不是中国旅游目的地国。
2004年,斯里兰卡在中国开展了很多宣传活动,众多地理、旅游类杂志都纷纷大篇幅报道斯里兰卡旅游,但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的斯里兰卡旅行团,自助旅行也刚刚开始,而且斯里兰卡北部和中部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因此这次海啸灾难对中国的客源市场的影响也很有限。
综合来看,虽然这次灾难损失惨重,但如果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来分析,对中国旅游业影响最大的只是泰国的普吉岛、甲米一带和马尔代夫。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