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基金经理注重短期排名而漠视基金契约;更换信息披露滞后误导投资者
每年的岁末年初,都是基金经理调岗的时候。新年伊始,各基金公司又已经开始一年一度的人事调整,接下来,各基金公司更换基金经理的公告将频繁见诸报端。
据了解,我国基金经理的更换频率远远高过成熟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共有54只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更换率达到49%。美国在1985年至2000年期间离职的基金经理,其管理1只基金的平均时间为4.9年;而我国历任基金经理的平均任期只有18个月。业内人士指出,频繁的调整也引发基金经理不得不追逐短期排名等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基金经理的更换原因和流动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内部调岗的需要。近几年基金行业大发展,新的业务和新的基金品种层出不穷,需要对内部岗位调整。其次是明星基金经理的跳槽。由于基金行业是一个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岗位,因此明星基金经理属于稀缺资源,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这几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又很多,由此产生了大量挖角现象。另一种情况是基金经理是被市场淘汰。我国基金经理更换得如此频繁和我国基金公司残酷的考核机制有关。
至于更换基金经理的效果,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考察。从短期效果来看,更换基金经理后基金业绩大多表现不佳。据了解,2004年更换过基金经理的基金,在更换前三个月的平均回报率是1.35%,而更换后三个月的平均回报率是-2.09%。每个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都不一样,而新任基金经理一般都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短期内不参与基金排名的承诺,因此肯定利用第一时间进行调仓。调仓当然会产生冲击成本,因此刚刚更换了基金经理的基金,短期内的业绩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波动。而从更换基金经理的长期效果来看,则有好有坏,有些基金在更换了基金经理以后,业绩经过短期波动后明显提升,但也有不少基金越换业绩越差。
目前,业界已关注到基金公司频繁更换基金经理后产生的两大主要问题。首先,频繁更换导致不少基金经理不遵守基金契约。我国基金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不少基金经理的法律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基金在基金契约中都规定了比较明确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方向,但由于很多基金公司残酷的排名考核机制,使不少基金经理只顾追求短期排名而不顾基金契约的规定追逐市场的短期热点。
2004年,某小盘基金的基金经理在中报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竟然绝大部分是公认的大盘蓝筹股,引起了市场很大的争议。其实基金公司在这点上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如果有该基金的持有人拿着基金契约状告该基金违约操作,那么这家基金公司将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其次,现在有很多基金公司在更换基金经理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部分基金经理的实际人选早已更换,但基金公司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原因迟迟不发公告,这对投资者实际上是一种误导,长此以往,基金公司也存在法律风险。
( 责任编辑:姜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