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5年1月18日,由《财经》杂志主办的“《财经》年会: 世界·中国2005-预测与战略”在京隆重召开。年会邀请全球财经名人及政界要员共同对2005年国际政治、经济、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展望,并聚焦金融与资本市场、能源与资源、通讯与信息产业及消费市场的全球战略。搜狐财经对此次年会进行了全程直播。下面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的发言。
我们增长模式的基础在哪里?在于我们经济中间,特别是在要素的配制方面,国有部门仍然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甚至是主导的作用。我们的追求速度、追求规模,从哪里来的?是从政府追求速度、追求规模来的,因为政府是非盈利机构,它不可能以效益为目标。我们的增长模式另外一个制度基础是什么?是人为扭曲的资金价值,长期以来政府对资金市场进行价格管制,扭曲资金成本,造成一种廉价资金的虚假现象,鼓励社会上大量浪费资金,鼓励了投资热,鼓励的过度投资。
所以资金成本由于制度的因素、管制的原因长期处于低下,追究规模、追究扩展、追究速度,我们看中国的投资高峰,我们也看到韩国大企业在海外不讲效益的扩张,我们也看到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讲效益的兼并。在政府主导要素配制的前提下,我们就看到由政府政策上的导向,然后转换为政府所控制的银行的贷款的增长,然后再在银行的贷款之下形成投资高峰,在这张图上就可以看到,中国的投资周期是跟银行的信用扩张周期是重合非常好的。
后边的机制、制度是什么?就是政府在投资、融资、银行等等领域中间,仍然是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参加到投资的疯狂中间,不光是国有企业,国有部门、各级部门,也有我们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近几年也发生了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忽视了技术方面的发展。原因也是多种多样,资金长期低下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产权的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虚弱,使得投资技术和产品创新很难获得很高的回报。
我们认为,这种粗放的增长模式,是现行经济体制的必然任务,如果不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种粗放的增长模式会继续下去。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够转变我们的增长模式,要铲除旧模式复制基础,要建立新模式所需要的制度环境。转变增长模式的含义是什么?我们认为它应该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增长不再单纯的追求数量,统计局也不用煞费苦心的拿捏数字,因为我们更重视的是增长的质量,而不是增长的数量。要从追求速度转变到追求效益,要从单纯的依靠资源投入,转到技术进步,要从生产能力的投资,转到研发投资。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增长模式的转变,它强调是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资源效率数量的增加。
为了实现这样的转变,政府必须退出投资和融资领域,刚才讲到粗放经营,单纯依靠投资增长推动经济的制度基础之一,是政府在要素市场上仍然在起非常大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政府退出融资和领域,除了环保、安全等社会指标之外,要取消任何形式的行政审批,要取消和降低行业准入。在融资里面非常高兴银监会的唐副主席还有朱民行长助理都谈到了国有银行的改革,国有银行的民营化、国有银行和政府的分离,商业银行要根据投资项目效益要独立的进行决策,而不是根据主管行政部门的意愿来决定它的贷款方向。所以我在这里向银行界的领导和同事们呼吁一下,是否可以考虑国有银行在上市IPO的时候,不要卖20%,卖30%,要卖51%甚至更高。
这样才能对银行能够独立的根据风险和收益来进行决策,而不是单纯的追求速度和规模。在其他方面的改革我们希望以市场退出机制取代行政式的调控,在这次经济调控中间,各级政府非常的努力贯彻中央的意图,要把过高的速度调下来,怎么调,派出工作队到下面检查项目,不符合国家调控政策的停掉、管掉,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认为已经过时了,而且不能起到作用。
更多应该靠市场退出机制来调节投资,另外还需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有一句话,这是在西方经济研究学当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叫做私人企业是最大化利润,国有企业是最大化预算。只要它是国有企业它的行为方式是最大化利润,而是最大化预算,最大化预算就要追求投资,就要追求铺摊子,要解决外延扩展的趋势,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和民营化的改造,包括管理层的收购,不能因为管理层收购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而否定改革,这是非常不好的倾向。
在资金成本方面要进一步推动资金成本的市场化,要恢复资金成本的本来面目,不能够用行政的政策方法扭曲资金成本,这就意味着更为灵活的利率政策,解除利率管制,独立的货币政策,包括进一步提高基准利率。今天央行本来想跟谢平说一下,利率应该继续提高,结果谢平不在央行了,也不知道跟谁说。要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要市场如实反映资金成本来抑制过度的投资,还需要在金融改革方面建立新增长模式的融资体系,民营金融机构的准入,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立法,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全流通,我在这里讲的是从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渠道角度。
没有风险投资基金在研发方面就很难开展。所以我们现在立法只是把眼睛盯在证券投资基金上,而其他的投资基金并不怎么关注。我向新闻界呼吁,请更多的关注我们实体经济。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要退出经济、退出市场,集中精力按照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集中精力建立可持续发展保障。2005年应该是增长模式转换年、经济体制改革年。如果不这样做,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就可能有问题。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