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没有哪一段时间像近半年来这样令风雨飘摇的金融机构风声鹤唳。
先是去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有问题券商被托管清算,紧接着国务院发布清算金融机构投资者补偿办法,在一片“央行买单何时休”的议论下,市场化退出成为热议话题。2005年新年伊始,保险保障基金已经面世。
知情人士透露,在相关部门协调下,包括存款保障基金、基金公司风险保障基金、期货公司退出机制和证券投资者保障基金等一系列市场化退出机制都在紧锣密鼓的设计研究中。
市场化处置机制呈现“批量”待发之势,危机金融机构大限降临?
央行再贷款干扰货币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博士范建军分析,目前一些问题金融机构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退出,托管使一些新公司“背”上旧债务,大部分债务基本是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解决的,这对央行压力很大。
据了解,现在所有证券公司总资产不到5000亿元,但目前仅南方证券、辽宁证券和汉唐证券等个别问题特别严重的公司托管,已经使央行再贷款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如果完全处理,财务费用难以想像。
范建军分析:这种处理方式对央行形成非常大的压力:过多的再贷款相当于发行基础货币,意味者货币政策失去了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执行形成很大干扰;同时高企的财务成本也让央行难以为继。
监管层加紧炮制“退出规则”
承担期货公司退出机制课题研究的广发期货公司课题小组田晓军博士告诉记者,他们在2004年6月份开始期货公司退出机制研究,目前课题报告已经完成,并经中国期货业协会递交给了证监会。
关于期货公司退出机制的核心内容,田晓军透露:最关键的是基金的资金来源。初始资金来源一是依靠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从投资者交易费用中提取部分作为风险基金,在一定情况下补偿给投资者;第二部分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加强监管,由财政拨一部分资金加入;第三部分是证监会对违规期货经纪机构的罚没收入;后续资金则来源于期货公司缴纳的会费。此外,保障基金随着时间的变化,应该能自然增加。
“多头保障基金”影响监管效果?
但业内人士对推进中的多种保障基金也有质疑。
田晓军认为: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在国外非常普遍,具有可比性。但国际上通常是将期货纳入广义的证券之中,而我国未来的投资者保护基金如果分得这么细,有效资金资源、管理资源也肯定被分散了,不是很经济、理想的方法。
另外,期货业有其行业特殊性:期货市场严格的交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保护作用——比如期货市场有强行平仓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在国外,很多研究者认为这个制度一定程度上能取代证券市场保护基金。因此,期货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规模、缴纳费用应该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
此外,田晓军还表示:在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中,每个会员的费率与该机构的资信评级有很大关系。信用程度高的公司费率低于资信差的公司。国内金融机构风险保障基金在费率缴纳上也应该有一个激励机制。但这又牵扯到一个更复杂的问题:金融机构的资质由谁来评、如何评?
问题重重,焦急地等待出生的退出机制仍然任重而道远。
( 责任编辑:阿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