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年伊始,国家环保总局以强硬的姿态突然走到了公众的视线里,1月18日,环保总局发布了一份黑名单,对没有通过环境评估的30个大型项目出示了黄牌,此举一出,引发了巨大的震动,舆论纷纷惊呼中国刮起了“环评风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被叫停的项目大部分都是电力工程,其中三峡总公司的三家大型电站更是首当其冲。
环保黑名单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环评风暴”真的能够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吗?仿佛是为了呼应公众的这种疑问,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再次向新闻界通报,黑名单中的22个项目已按规定停止了工程建设,20个项目提交了检查报告,不少大型电力企业主动与环保总局沟通并检讨错误,更令人欣慰的是,“环评风暴”在江苏这个缺电大省得到了正面回应,省委书记和省长迅速做出批示,要求未批先建的7个项目做出检查并立即整改。这样一些反馈告诉我们,环保部门的强力出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环保评估的“橡皮图章”名声有望彻底改变。
对大型电力项目叫停决非易事,环保总局走出这一步,的确是需要勇气的。不过,更让人捏一把汗的是,如果“环评风暴”收不到实效,环境评估的法律刚性会进一步打折扣。应该看到,把违规项目的名单公之于众是一个聪明的办法,因为借助公众与舆论的力量,政府的监管效应会被放大,项目方将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注意到,黑名单披露之后,一些违规项目通过媒体诉说“委屈”,并没有得到公众的“同情”与支持,这得益于公众环保意识的强化,得益于舆论界的正确立场。
当然,仅仅依靠舆论的力量,“环评风暴”还不足以纠正那种藐视环保的倾向,为了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违规项目总能找到各种代言人来为自己辩护,因此,环保部门建立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已是势所必然。从目前的法律环境看,环保部门并没有问责的权限,为了弥补这一缺失,环保总局正在加紧与中组部、监察部合作,以制定一套行政责任追究的制度,可以说,这个制度才是“环评风暴”的核心内容,也只有这样的强力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违规项目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过去,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听得更多的是民间组织的声音,那些声音总让人感觉微弱,随着环保总局此番的强势出击,我们看到了更加确切的希望。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