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5年1月2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满面春风地出现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今天,他要公布中国经济2004年的成绩单。
“各种猜测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李德水说,但他话锋一转,“但又是有惊无险的一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GDP增长9.5%出人意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04年全年GDP增长为9.5%,其中第一季度GDP增长为9.8%,第二季度增长为9.6%。由于宏观调控多种政策效应,到第三季度,GDP增长回落到了9.1%。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到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回落,可能下降到9%以内。不过,国家统计局的第四季度数字却令人大感意外——第四季度GDP增长重新回调到9.5%。
“可能比你们想象中高一些,是不是?”李德水会意地笑了笑说。
第四季度的确是个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0月、11月和12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5.7%、14.8%和14.4%,大大低于前几个月的增速。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0月、11月和12月份投资增长分别为26.4%、24.9%、21.3%,也比前几个月增速大大放慢。
但是,奇怪的是,同期GDP增长反而回升。李德水解释说,原因在于第四季度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
“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了增长,因为秋粮占粮食生产比重较大,占全国全年粮食总量的60%,而秋粮增长10.35%,就反映在了四季度的数字里。”他说。
“同时,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和其他服务业增长也比较快。”李德水认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这几个行业平均增长速度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导致整个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回升。
这是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数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工业增速的拉动,但2004年第四季度,情况似乎正在改观,工业生产对GDP增速的拉动效应正在减小,而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增长势头迅猛。
“中国经济开始了新的增长时期”
由于去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研究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们在2004年产生了很大争议。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2004年初预计,中国经济在2004年GDP增长可达11%左右。但在2004年下半年国际投行纷纷下调预计数字。他们估计,中国经济在2004年下半年将基本会维持在8%的增速,而全年则为8.5%到9%之间。
李德水评价说,“2003年我们的增长率达到9.3%,2004年增长9.5%,有它的必然性。”他认为从2003年开始,中国结束了从1993年到1997年连续五年的反通胀斗争,又结束了从1998年到2002年连续五年的反通缩斗争,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期”。
李德水没有对2005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做出明确的估计。
此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悲观地估计中国2005年经济增长为7%,一个月后,谢国忠将这一数字调到7.8%。
但李德水暗示,明年GDP增长仍会保持高速状态。他并不认为本轮的宏观调控会导致中国经济的巨大起伏。“宏观调控根本目的是为了熨平经济的波动,防止大起大落,”他说,“这一轮宏观调控是有保有压的,不是简单的紧缩,更不是全面的紧缩。”
他还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内在的动力很强劲,投资需求非常旺盛,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经济收入的提高,也是趋旺的。”
在他看来,2004年GDP增长比1978年以来平均增速9.4%高出一点,“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
李德水还强调了经济增长面临的约束条件:“当前的煤电油运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资源的约束表现更为突出,经济运行总体上绷得比较紧。”一些经济学家们担心,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不但会推高通货膨胀率,甚至会可能成为200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通胀压力消除?
李德水坦言,2004年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了两大难题。其一是经历了连续五年粮食减产的局面,出现了粮价猛涨的形势;其二是,投资规模太大,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上涨得很快。
“如果任由形势发展下去,全年的情况会怎样?可能经济增长速度比这个快得多,也可能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李德水说。
李德水认为,针对两个难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通货膨胀形势得到了有效遏制。“调控政策是有保有压,保就是加强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压,抑制投资过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04年全年CPI上涨为3.9%。由于2004年涨价因素主要是受到2003年翘尾的影响,李德水估计,去年对今年的翘尾影响会很小,“只有0.8个百分点”。他似乎暗示,2005年通胀形势有可能会低于2004年。他估计2005年全年CPI上涨幅度完全可以控制在4%以内。
这一说法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认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估计,2005年CPI上涨幅度甚至可能只有1%点多,“怎么着也不会超过2%”。
他没有详细阐述这项推断的原因。不过他说:“根据今年货币供应量还有信贷规模等综合指标不难得出结论。”
但对这一说法,一些经济学家并不赞同。社科院宏观经济室主任袁钢明认为2005年通胀形势并不令人太过乐观。
“虽然粮食价格因素已经消除,但过去管制的价格因素肯定会释放。”袁钢明说。他认为原材料、电力和公共服务品价格在2004年被管制起来,“但压力非常大,冲力十足,已经跃跃欲出”。
他举例说,从2004年年中,电力就酝酿涨价,但由于粮食价格影响还没有消除,国家发改委控制了这一势头。“如果没有抑制电力、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涨价,也许2004年通胀率最高时候达到7%了。”
在袁看来,由于煤电的紧缺和价格的大幅上升,电力成本提升很快。因此,电力的涨价因素肯定要在2005年释放。作为垄断和基础性的行业,电力涨价将会发生连锁的传递效应,并推动CPI在全年上涨。
“再加上其他垄断领域如公共服务品,还有投资品价格传导效应,2005年通胀形势不容乐观。”袁钢明总结说。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