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家统计局官员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逾6万亿元
“我们预计,今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超过6万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而这还是个保守的估计。”国家统计局贸经司司长翟志宏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投资受到抑制、进出口也可能因为今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而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消费很可能会成为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50.1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8376.9亿元,增长10.7%。“这是一个新出现的消费亮点。”翟志宏说,县及县以下零售额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农民现金收入在较快增长,农村市场的销售在持续升温。“这是去年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的最大亮点。”由于农民的现金收入约占纯收入的90%,所以这反映出了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还反映出农民对自己未来收入的增加十分乐观,因为去年农民们把“收入的很大一个比例用于了消费。”
2004年消费市场反映出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物价上涨没有给市场造成大的波动。2004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9%,涨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长得最高的7、8月份达到5.3%。但是,物价的上涨有60%是由食品涨价带来的,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仅上涨了2.8%。“老百姓并没有产生恐慌。”翟志宏认为,居民对食品涨价的不敏感主要是因为我国城镇居民现在已经“家底增厚了,购买力增强了”,使得家庭中的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
当前,通讯器材和汽车成长为市场新的热点商品,2004年其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1.7%和23.4%。通讯器材和汽车销售的高速增长,“可以看作是我国国民消费水平将要发生质变的标志,说明我国正在进行消费升级。”翟志宏说。
展望今年的消费品市场,翟志宏认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很可能超过6万亿元,增速在13%左右。
他分析,2005年我国面临的有利于消费增长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高速增长的态势,这有利于经济“三驾马车”总量的集体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也有望在去年实际增长7.7%的水平上继续增长。由于2004年城镇居民对商品的购买额占到零售总额的54%,所以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将对消费额的增加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此外,餐饮业也还将一如既往地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并且可能显出上升势头。
但是,也存在着困扰消费增长的问题。比如说农民收入在2005年虽然肯定会继续增长,但很可能增幅会有所下降。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取得这一成绩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如食品涨价等短期、外部因素,一旦这些因素消失,农民增收的幅度很可能出现下降。
此外,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所以能够同比高速增长13.3%,2003年“非典”影响了餐饮市场和社会集团的消费也是一个原因,这造成2003年消费的基数较低。但今年不存在这一较低基数,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这一增长速度。
但即使是这样,翟志宏仍然对今年的消费增长保持乐观,“因为我们的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潜力。”他举例说,在法国巴黎,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能上升1个百分点就很不错了,因为他们的消费品市场已经饱和了。但在中国,目前人均消费并不高,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过去一贯被认为是负面因素的、将分流消费品零售额的服务消费现在日益成为拉动商品消费的重要力量。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游客购买箱包、胶卷数量的增长,也促进了旅游区商品市场的活跃;教育产业化对书刊的销售也功不可没。统计显示,受服务性消费增长和其他因素影响,2004年我国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装饰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其中,文化办公用品零售增长22.7%,体育娱乐用品零售增长15.3%,儿童玩具零售增长15.2%,书报杂志零售增长9.4%。
各级地方政府对低保户强化保障也促进了消费的增长。低保户由于食品消费的硬性支出约束,具有“给多少,消费多少”的特点。各地提高社会最低保障金数额,对食品销售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就业形势的好转是另一个因素。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是13年来的首次下降。就业形势好转既增加了消费者的收入,也增强了他们的消费信心。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