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小天鹅重组”系列报道(一)
编者按:国有企业转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对于无锡小天鹅这样一个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转制,梳理一下其发展历程,其中的偶然和必然因素也许具有某种教科书式的参考意义。本报记者近日就此作了深入采访。
提起“小天鹅”,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资本市场,人们都看到过其耀眼的光环。从一家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家电企业,到出现巨亏,再到成功扭亏实现摘帽,这其中经历了太多的风雨。
面对记者的一系列问号,现任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石生对此评述:小天鹅发展历程有偶然因素,也有家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巨亏背后的偶然与必然
李石生认为,在中国家电业刚刚起步时,小天鹅率先引进松下的先进技术,成为行业的一只领头羊。以当时企业负责人朱德坤为首的企业团队,以厂为家,把小天鹅引向辉煌,有它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企业极速膨胀,注定了企业的调整期。再加上小天鹅个别项目决策不当,必然导致了后来的重组。如洗碗机项目,所设定的市场是国内而不是国外,却忽视了国人的饮食习惯,这一失误造成的损失非常大。此外,当时政府要求先进的企业要带一带差的企业。在这个背景下上马的一些项目,如电风扇,与小天鹅的技术条件不太符合,企业包袱不断加重。这些因素,与洋品牌进军国内家电市场、小天鹅家电技术日趋落后等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小天鹅的步履不断沉重。
根据小天鹅2002年报,企业巨亏4.18亿元,主要源于账面调整和费用的计提。年报显示,仅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两项计提就达到4.5亿元,担保预计损失计提达1.39亿元。洗碗机项目投产的失误,使公司2001年和2002年在此项目上的损失分别达2007万元和7862万元。
放在整个家电行业背景里来观察小天鹅的发展历程,企业所经历的事情带有时代及社会变革的烙印。可以说,小天鹅从行业领头羊滑落到尴尬的地位有其必然的一面。
但就小天鹅企业自身来说,假若不盲目扩张,也不一定会出现衰退。小天鹅从25%的毛利率变成了后来的巨亏,主要还是企业本身的原因。
斯威特入主小天鹅的必然
小天鹅发展历程中的这些偶然与必然,注定了小天鹅改制的必然性。加之企业的思维定势,使其很难有依靠自己走出困境的办法。
专业人士认为,作为小天鹅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不惜阵痛进行变革,却带上了ST帽子,也从侧面反映了小天鹅集团内部对企业发展的迫切愿望。
因此,小天鹅重组是必然的。而据专业人士介绍,斯威特入主小天鹅似乎也是一种必然。
当时有七八家企业对小天鹅重组方案非常感兴趣。大家的判断是:小天鹅在中国是知名品牌。这几年,企业在管理上有所透支,但并不说明这一品牌在人们心中已经暗淡。企业仍然有品牌号召力,只是需要完善与提升。
家电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它是一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仍有稳步上升的空间。洗衣机虽是老产品,却是老产品当中的朝阳行业。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看,对洗衣机的市场需求非常大,人们的期望值及需要在不断提升。比如双缸洗衣机,原先是解决一个“手搓”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节能、节水、洗净比、噪音、环保等要求不断提高,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小天鹅所具有的耀眼光环使企业各级主管部门对其改制慎之又慎。南京斯威特最终入主小天鹅,得益于两大优势:小天鹅是江苏工业的一面旗帜,斯威特又是本省的企业,地缘关系是一大因素;斯威特曾成功重组了两家上市公司,受到各界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小天鹅重组方案要花落斯威特。
作为当事人、现任小天鹅集团公司董事长的朱德坤认为,小天鹅早晚要走重组这一步,早改比晚改要好。对与斯威特的合作,朱德坤直言: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们的基准点。合作伙伴是自己寻找的,同时,政府支持也是两家合作成功的基础。
对于入主小天鹅的出发点,斯威特方面表示,一是希望凭藉“小天鹅”品牌进入消费品领域;二是看重并整合小天鹅集团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善产业链。在引入民营机制的同时,不仅要继续发展家电业务,还将其高科技业务注入小天鹅集团,立足于做强做大,提升小天鹅品牌。
李石生则认为,任何事情都是波浪式的前进而不可能是跳跃式发展。由于小天鹅在机制上的一些落差,小天鹅暂时落后于人,但从辩证的角度看,这也给小天鹅的后续发展留下了巨大空间。
由此观察,斯威特入主小天鹅是由“市场之手”作的“媒”。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