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以往,总有基金称:做得越好,赎回得越多;赎回得越多,就越影响基金公司收益。遵循这种逻辑,投资者背起了基金业绩差诱因的“黑锅”。
而2004年的基金规模变动情况研究表明,基金的业绩越差,赎回就越多。
随着近期被宏观调控影响而重新启动的落实“国九条”的举措实实在在推进、对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预期,以及类似中国石油、中国海洋油田等利润“制造机器”的即将“海归”,指数基金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环境将得到逐步改善,指数基金也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开放式基金市场2004年的发展格局似乎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描述:基金市场是一个大桶,开放式基金是桶里的水,桶里水位的升高,是依赖不断注入新水来实现的。与此同时,这个桶的周身却有很多漏洞,大量的水正在从这些洞中不断流失。但总体来看,由于水注入的量大于流出的量,因此桶里的水位———开放式基金的总规模仍然在“超常规”地升高。
规模变动大轮廓
到2004年底,市场上共有开放式基金107只,总规模2491.75亿份,比上年增加51只,增加规模为1675.99亿份,增幅为205.45%。
可以与2003年规模作纵向比较的基金为56只,这些基金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808.21亿份,仅比2003年减少了7.55亿份,减幅仅为0.93%。但是,如果扣除华安货币市场基金带来的123.59亿份的增量,这55只老基金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将只有642.08亿份,比上年净缩水131.14亿份,减幅高达16.96%。由于基础市场行情、投资绩效等多种原因,绝大多数老基金的规模在不断缩减。
如果将这56只基金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与它们成立时的规模合计总数比较,可以发现,这些基金已经被赎回了435.42亿份,赎回率为35.01%。如果再剔除华安富利的123.59亿份,则这55只基金实际上已经被赎回48.37%,赎回率即将过半。这种赎回率奇高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于基金市场发展方式的重新思考,即市场发展的“数字化”业绩到底应该体现在哪里?是发行吗?
规模变动年轮图
最早在2001年成立的3只基金,在2004年年底时的总规模为86.49亿份,较上年底增加了3.24亿份,增幅为3.89%。不过,如果与它们当初成立时的总规模相比,这些基金减少了30.77亿份,减幅为26.24%。
2002年成立了14只基金,它们在2004年年底时的总规模为198.63亿份,比上年减少了17.27亿份,减幅为8%。这些基金当初成立时的总规模为447.95亿份,目前已经缩水55.66%。
2003年成立的基金有39只,它们在2004年年底时的总规模为523.08亿份,比上年增加了6.48亿份,增幅有1.25%。这些基金当初成立时的总规模为678.42亿份,目前已经缩水了22.9%。如果剔除华安富利,则2003年成立的38只基金在2004年的总规模缩水率为30.9%,与成立时的总规模相比,则缩水比例更是高达47.38%。
2004年成立的50只基金到年底时的总规模为1629.17亿份,较成立时减少了137.82亿份,减幅为7.8%。如果剔除货币市场基金数据,则这42只基金在年底的总规模为1162.03亿份,比成立时减少了185.12亿份,减幅为13.74%。
看来,除了“老三只”基金略好以外,其它各年度成立的基金似乎都逃脱不了被大量赎回的命运,尤其是2002、2003年的基金更是遭受到了几乎平均折半减少规模的厄运,至于2004年的基金,还没有度过规模缩减周期。
规模变动昭示个性2004年以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共有27只,它们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355.79亿份,比上年增加了12.04亿份,增幅为3.5%;比成立时减少173.59亿份,减幅为32.79%。2004年设立的偏股型基金共有26只,它们到了年底时的总规模为576.18亿份,比成立时减少111.72亿份,减幅为16.24%。
这些数据表明,2004年以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总规模有了少量的增长,这是由于部分基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显示出了一定的专业理财能力。
指数型基金在2004年有较好的发展,原因在于基础市场的过度低迷,指数基金因祸得福,蕴含了一定的投资机会。2004年以前成立的指数型基金共有4只,它们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77.39亿份,比上年增加了7.41亿份,增幅为10.58%;比成立时减少28.85亿份,减幅为27.15%。2004年设立的指数型基金共有3只,它们到了年底时的总规模为78.69亿份,比成立时增加了2.23亿份,增幅为2.91%。
平衡型基金在2004年的发展情况很不理想,呈现出全面大幅度赎回状态。2004年以前成立的平衡型基金共有9只,它们在2004年底的总规模为117.6亿份,比上年减少43.39亿份,减幅为26.95%;比成立时减少73.04亿份,减幅为38.31%。2004年设立的平衡型基金共有5只,它们到了年底时的总规模为367.32亿份,比成立时减少了51.27亿份,减幅为12.25%。
偏债型基金在2004年的发展情况也很不理想,呈现出更加严重的全面大幅度赎回状态。2004年以前成立的偏债型基金共有4只,它们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18.44亿份,比上年减少了20.33亿份,减幅为52.43%;比成立时减少了68.32亿份,减幅为78.75%。2004年设立的偏债型基金共有3只,它们到了年底时的总规模为41.82亿份,比成立时减少了18.73亿份,减幅为30.93%。
2004年是债券型基金大灾之年,这一方面表现在巨大的赎回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债券型基金在2004年没有新增加的基金,这是一个暂停发展的基金类别。2004年以前成立的债券型基金共有11只,它们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39.87亿份,比上年减少了77.78亿份,减幅为66.11%;比成立时减少了150.1亿份,减幅为79.01%。
从数量来看,保本基金在2004年有很大的发展,由2003年的1只增加到了2004年末的5只。不过,从规模的情况来看,保本基金的发展情况不是很理想,因为其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131.02亿份,比成立时的总规模减少24.57亿份,减幅为15.79%。
无论是从数量来看,还是从规模来看,货币市场基金都是2004年中国基金市场唯一一个大发展种类。货币市场基金的数量从2003年的1只增加到了2004年年末的9只;总规模不仅比2003年有巨额的增长,而且比成立时的总规模也有很大增长,统计显示,这9只基金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633.27亿份,比成立的时候增加了170.9亿份,增幅为36.96%。
规模变动不看内资、合资
如果没有货币市场基金为基金市场发展的总规模撑出一片天地,内资基金的发展情况会很难看。2004年以前成立的内资基金共有40只,它们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666.46亿份,比上年增加了28.53亿份,增幅为4.47%;比成立时减少了305.65亿份,减幅为31.44%。上述统计如果扣除货币市场基金的数据,则内资基金在2004年底时的总规模将比上年底减少15.97%,比成立时减少48.53%。
2004年设立的内资基金共有38只,它们到了年底时的总规模为1141.68亿份,比成立时减少了123.65亿份,减幅为9.77%。如果不计算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30只2004年新设立的基金到年底时的总规模将比成立时的总规模减少14.42%。
合资基金是中国基金市场近两年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2004年是它们具有完整运作年度的第一年。2004年以前成立的16只合资基金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141.74亿份,比上年减少36.08亿份,减幅为20.29%;比成立时减少129.77亿份,减幅为47.8%。2004年设立的合资基金共有12只,它们到年底时的总规模为487.49亿份,比成立时的总规模减少14.17亿份,减幅为2.82%。这个统计中如果剥离货币市场基金的数字,其赎回率将是13.69%。合资基金也并非很受欢迎。
边缘化与规模变动没有“边缘化”倾向背景的基金。
2004年以前成立的、没有“边缘化”倾向背景的基金为34只,它们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527.19亿份,比上年增加56.84亿份,增幅为12.09%;比成立时的总规模减少148.98亿份,减幅为22.03%。成立于2004年、没有“边缘化”倾向背景的基金共为36只,它们到了年底时的总规模为1115.4亿份,比成立时减少192.96亿份,减幅为14.75%。
有“边缘化”倾向背景的基金。2004年以前成立的、有“边缘化”倾向背景的基金为22只,它们在2004年年底的总规模为281.02亿份,比上年减少64.4亿份,减幅为18.64%。这22只基金现有的总规模比成立时的总规模减少了286.45亿份,减幅为50.48%。成立于2004年、有“边缘化”倾向背景的基金共为14只,它们到年底时的总规模为513.77亿份,比成立时增加55.14亿份,增幅为12.02%。
上述统计数据中有两个12%,如果剔除这两个数据计算过程中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数据,则调整后的数据都在15%左右。由于“边缘化”行为是无法公开的不正当行为,且“边缘化”行为并没有使所有的涉案开放式基金都受益,因此,“边缘化”行为并没有给相关基金公司带来好处。
绩效与规模变动
由于9只货币市场基金的绩效公布方式不同,以及另有一只偏债型基金没有净值发布,故本节只对有净值披露的96只基金的规模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这96只基金中,2004年的净值增长率为正的基金有44只,其中,2004年以前成立的基金为32只,2004年成立的基金为12只。2004年净值增长率为负的基金有52只,其中,2004年以前成立的基金为23只,2004年成立的基金为29只。这些数据表明,如果以2004年为界,则2004年以前成立的老基金整体业绩相对较好,2004年当年成立的新基金业绩多数较差。
粗看2004年绩效为正、为负的基金。第一,在2004年以前成立的基金中,如果净值增长率为正值,则净赎回量较少;如果净值增长率为负值,则净赎回量较多。其中的原因在于随着基金运作时间的延长,投资人对于基金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是好基金当然会受到追捧,是差基金当然会被抛弃。第二,2004年成立的新基金,如果净值增长率为正值,则短期内的净赎回量相对较多;如果净值增长率为负值,则短期内的净赎回量相对较少。其中的原因在于前者是部分投资人愿意做短线,后者是部分投资人迅速被套,暂时舍不得割肉。
净值损失幅度越高,净赎回率越低。净值增长率高于5%的基金共有9只,其中有8只基金是成立于2004年以前的,它们在2004年的净赎回量为22.19亿份,净赎回率为19.71%。净值增长率低于5%的基金有24只,成立于2004年和2004年之前的基金各有12只。这两类基金在2004年度的净赎回量分别是56亿份和9.17亿份,净赎回率分别是8.88%和6.17%。
在净值损失幅度不是很大的时候,绩效不好的基金净赎回量相对较多,它反映了现在投资人的投资策略已经越来越灵活了;如果某只基金的绩效情况不好,就迅速出局止损。净值增长率介于0至5%之间的基金有35只,成立于2004年和2004年之前的基金分别为11只和24只。这两类基金在2004年度的净赎回量分别是32.8亿份和39.05亿份,净赎回率分别是15.04%和11.74%。净值增长率介于0至-5%之间的基金有28只,成立于2004年和2004年之前的基金分别为17只和11只。这两类基金在2004年度的净赎回量分别是90.58亿份和60.74亿份,净赎回率分别是18.82%和33.89%。
(作者供职于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说明:
(一)华夏上证50ETF没有正常交易,且其规模变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将对除了华夏上证50ETF以外的106只基金在2004年度的规模变动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观察。
(二)LOF的上市时间很短,且样本基金数量太少,本文也不对其进行分析。
( 责任编辑:姜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