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春伊始,党中央、国务院即以2005年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意见》客观分析了当前农业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详细地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个别年份甚至有所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这种形势下,去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2004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生产形势随之有了很大的好转。2004年的农业生产,可以说是去年中国经济成就中最为辉煌的一个篇章。统计显示,2004年粮食增产幅度高达9%,一举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为1949年以来最高的一年。去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0元,实际增长11.4%,是199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然而,中国的农业问题毕竟由来已久,中国的农业长久以来就是一个弱势产业;农业问题因为其固有的特性,内容庞大、复杂,涉及面又广,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仅仅改善某一方面就能够完全解决的。用《意见》的话来概括,就是“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面对这种形势,《意见》明确提出了做好农业工作必须抓住的重点。以记者看来,《意见》所提出的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尤其值得重视。
首先是综合性。如前所述,中国的农业问题由来已久,内容庞大、复杂,涉及面广。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此其一;其二,去年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好转,政策对路功不可没。然而政策不是法律,毕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使好的政策能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发挥效力,制定的政策就必须涉及到较广的方面,较深的层次。从《意见》所规定的内容来看,既坚持了去年一号文件“多予少取”的政策,也有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方面;既有严格保护耕地即保护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基本条件的要求,也有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的要求;既有加大财政投入的要求,也有加大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的要求,有加大金融对农业支持力度的要求;既有从物质层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也有提高农业生产者劳动技能,改善党对农业的领导等精神层面的要求。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只要认真落实好《意见》,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就会提高,政策的效力就能够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得到发挥。
其次,《意见》的“含金量”更高。去年的一号文件,大家普遍认为“含金量”很高,而今年的一号文件,除了坚持原有的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以外,进一步扩大了补贴的范围,甚至提出了“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可以说,与去年相比,对财政向农业倾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其一;其二,在加大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的同时,《意见》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要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要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要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向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第三,金融业支持农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意见》明确提出,“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及县域内各金融机构、邮政储蓄、保险机构如何支持农业生产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还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小额信贷组织。这些提法,对金融业支持农业生产,一是比过去要求更高了,二是更加明确了,也就是说,今后金融业支持农业生产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对此,金融部门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央的政策正确,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这实际上也为金融业支持农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去年农村信用社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内盈利,这与农村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分不开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就能为我们打牢国民经济的基础,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工作提供坚实的保证。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