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把生意干成史玉柱那样,会出现什么后果?
最近《证券市场红周刊》一篇题为《财富VS道德“原罪” 史玉柱悖论》(熊焰)的文章,把史玉柱的底牌亮得够彻底。
这里综合上文的现成材料,先给史玉柱的光辉形象和历程做点必要的勾勒:
史玉柱:男。1988年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后“下海”,捣腾自己开发的“汉卡”软件,然后加价赊来计算机、推迟半个月付款。用软件版权的方式向杂志做抵押,让杂志刊登吹嘘“巨人电脑”的广告后,这种打白条的手段成功了,他在付款期限的前2天等到了订单。
两个月以后,他赚到了10万元,又把10万全投广告;4个月后,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尝到了宣传的巨大甜头后,史玉柱就中毒一般地酷爱上“广告轰炸”。
这史玉柱的“原始积累”相当顺利。据说,1994年,他的巨人集团年的年产值就差不多有10亿元(?),然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要盖中国第一高楼——巨人大厦!结果大厦没盖起来,成了全国闻名的一幢“烂尾楼”。“巨人”的脊梁就这么断了。
故事到此,这史玉柱也还算是个悲壮的创业者。但接下来的故事就复杂了。
垮掉的“巨人”欠了一屁股债,有那么几年不知所踪。后来突然有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冒出了一个叫“脑黄金”的东西来,那东西横空出世的手段,就和现在的铺天盖地的“脑白金”现世一样。
这脑黄金是个什么东西呢?看看当年的一则新闻报道:有一年安徽吴湖一考生父母拿着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公司打官司,说广告欺诈,承诺什么吃了脑黄金,考不上大学该公司将赔偿什么云云。
所以,记忆力好的人,对后来铺天盖地吹得没边没沿的“脑白金”是不会大惊小怪的。
头脑发昏到折了“脊梁”的史玉柱绝迹江湖多年,突然以极有反讽意味的形象重出江湖,竟然干起“要让中国人都聪明起来” 的买卖。
这史玉柱最初的“脑黄金”卖得并不成功,几乎再次破产。接着他又摇身一变,做起“让中国人都健康起来”的买卖——四处贩卖“脑白金”。靠中央电视台的扶持——黄金广告的轰炸,这“脑白金”还真炸开了市场,史玉柱由此再次暴富起来。这个时候的史玉柱真算是堪称老江湖了。
就在“脑白金”似乎仍然能挣大钱之时,史玉柱击鼓传花,在2002年底1.46亿卖掉“脑白金”商标所有权;2003年,他又以6亿港元现金加5.7亿元可转债券卖出“脑白金”与“黄金搭档”75%的销售网络。说起这个“黄金搭档”,还很有点“珠连璧合”的味道—— “既有助于聪明又有助于健康”,而它能名扬中国,依靠的手段仍然是电视广告的轰炸。
有关史玉柱这个人,局外人评论得够多。这个政府重奖过的“知识分子”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传奇经历的呢?在读者大开眼界之前,还是看看史玉柱的知音——聘请史玉柱担任四通控股CEO的段永基是如何评价史玉柱的“非凡”本领的。
2004年,段永基说:“史玉柱这个营销团队相当于中国保健品领域的美国戴尔公司。我看好的就是史玉柱和他的这个团队,” “脑白金就其技术含量来说,什么都不是”,但“真的白金卖出白金价,不是本事;而把不是白金的东西卖出了白金价,那才是真功夫。”
下面该请史玉柱本人现身说法了。
史玉柱:“这个东西有用没用,在于人们信不信。这就是诀窍。”
这话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
想起来了,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过: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
这就是中国第一大电视台——央视《对话》节目主持曾以“天才”桂冠相赠的史玉柱。
史玉柱在这行里还要干多久?今后又将怎么干?
史玉柱回答说:“我不会退出保健品行业,我只会更加投入。我对我的产品有信心。”
如此看来,这中央电视台完全可以预期从史玉柱那里不断有大量白哗哗的银子进账。中国人民的智商和健康有了“保证”之后,还要从史玉柱那里获得更多意外的“惊喜”。
那篇文章里面最有意思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曾经有媒体吹捧说“史玉柱以一种行为,纪念了一个时代”。而史玉柱则异常低调地回答:“我只是个干活的人”,“并不是我有意把活儿干成这样,只是我只能干成这样。”
“并不是我有意把活儿干成这样,只是我只能干成这样。”
“天才的”“巨人” 最大限度回避他“干的这件事”是好是坏。史玉柱拒绝正面回应其产品与营销手段之间的商业“道德”问题也很正常。不过,这话本身确实意味深长,因为史玉柱“干的这件事”,无外乎有两种结果:是道德的;或是不道德的。因此,从纯逻辑的角度讲,他的这句话,就完全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解释:我史玉柱干的这件(坏)事,并不是我有意的,而是我只能干成这样。
这话是不是也挺熟悉。如果上述的假设成立,那么下面的演绎就成立了。这是不是有点像: “逼良为娼”,这也是万般无奈啊!
“只能把事情干成这个样”,有多少人想干成这样,还干不成呢。
话说回来,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嘛。那上海徐家汇政府也是喜欢这样能干的人的,上缴利税大户高居榜首啊。所以那徐家汇政府也给这个贡献杰出的商人发了一个大大的奖。
这史玉柱可真是奇才啊。再多几号这样的人,中国人民有福了。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