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新网2月5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首次以货币政策报告增刊形式发布关于利率的长篇报告,充分肯定了货币政策运用价格工具调控的作用。
今日出版的《中国证券报》载文指出,联系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随着经济逐步市场化,价格机制作用会更明显”的表述,观察人士认为,今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倾向通过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进行调节,价格调控已渐成趋势。
文章称,相对于数量工具以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主要经济变量,价格工具则主要通过影响财务成本和收入预期,从而影响微观主体根据宏观调控信号来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实践证明,价格调控有利于将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调控相比,中国货币政策长期偏重于使用数量工具,运用价格工具相对较少。但近年来,随着中央银行间接调控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能力和权力不断提高,以及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敏感性的不断加强,中国已开始注重价格工具的运用。
去年,面对初步显现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调整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特别是9年来的首次加息,获得国内外市场人士普遍好评。因为这种依靠市场手段调控经济的举措,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行政手段调控经济“一刀切”和急刹车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可望对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渐进式影响,避免急刹车产生新的不良资产的可能。
目前,价格调控的趋势,令市场人士对利率、汇率的调整抱有强烈预期。对于存贷款基准利率,经济学家樊纲日前预言:灵活微调是正常的,不调反而是不正常的。依据对物价走势、投资、消费和国际收支状况的监测分析,综合考虑物价总水平、宏观政策和社会资金供求状况,以及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利率调节今后将成为央行的“家常便饭”。(于力)
(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