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姑娘二十一朵花,春晚二十“豆腐渣”。
刚过二十岁生日没几年的春节晚会正处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却教我想起周星驰电影中一个叫“如花”的角色――背面看想犯罪;侧面看想撤退;正面遭遇,十个男的十个会自卫。
在经过全国电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目光洗礼之后,我不得不悲哀地昭告这样一个事实:春晚,已经堕落为文艺界近年罕见的“豆腐渣工程”之一。
呼其“豆腐渣”,取其通体酥软不经拿捏金玉在外腐渣于内之意。用“豆腐渣”建房建桥建大坝,是对人民安全的犯罪;用“豆腐渣”排歌排舞排小品,是对观众文化鉴赏力的蔑视。
伟人有名言:历史是人民写的。同理,春晚的历史当然也是由观众写的,而非某个雇用的世界著名调查公司。历史上众多倒掉的真正的“豆腐渣工程”无一不彰显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任何一个貌似宏大的“豆腐渣工程”,都需要一份虚张声势的东西帮忙开道吆喝。
从上边这个角度出发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那个近日出台的什么森公司关于本届春晚系“历年收视率最高”的调查报告,乃一份替典型“豆腐渣工程”开脱的拙劣文本。“收视率最高”不等于“满意率最高”,正如农民“系中国幸福感最强烈之人群”(这又是另一家著名调查公司的“杰作”)并不代表农民就是全中国最幸福的人一样。
建筑意义上的“豆腐渣工程”,似乎在抗震抗压强度上,还能稍稍抵御一阵;春晚之“豆腐渣”,却连一夜之光鲜都扛不住。大过年的,我们不要坚如铁猛如钢,但你也不至于端上一盘弱不禁风的“豆腐渣”啊。
在这坨“豆腐渣”中,有一个特别不好的风气:理应全国人民尽欢颜的舞台成了走穴文艺界人士云集和商品加塞叫卖的市场。
阿Q讲过:尼姑的光头,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么?对春晚,我也这么想。和春晚利益千丝万缕的人们对它的追捧,有时到了妨碍我们自由呼吸的地步。我不相信有如此说不得的东西,在文化批评方面,大家理应越来越严肃地互相对待,春晚也不该例外。它甚至应该成为一杆标尺,什么时候能随便批评它了,或者全国观众都把它淡忘了,我们就进步了。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