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编者按: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境外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强。为此,我们开设"域外人语"栏目,介绍境外一流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的专家研究成果。知己知彼,以裨业者。
众所周知,中国的一些银行遭受着资产质量不佳之苦,这是由其向国有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引致的。尽管不佳的资产质量可能会引发政府的财政问题,但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和中国政府潜在的信用担保,使中国的银行系统保持了它的偿付能力。
各方关于不良贷款的估计并不一致,而国际上的估计值则高于中国自己的估计。然而,中国银行系统内的不良资产分布并不均匀,大部分不良资产都是由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新兴银行的不良资产负担较轻。
官方的统计报告曾披露了不良资产比率和绝对额的"双下降",缓解了借款者的偿付压力。然而,在我们看来,"双下降"部分地是由 M2强劲增长引起的,而快速的贷款增长将会产生制造新的不良贷款的风险。另外,各方必须清醒地看到,如果货币供应增长趋缓,借款者不能还款的可能性将加大。
中国监管机构曾对银行系统实施了两次救助,以降低不良资产和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并接受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元不良资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这些不良资产换取了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此举提高了这些银行的资产质量,但并不一定能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性。
2004年春季,监管机构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第二次救助,从中国外汇储备中拿出450亿美元注入到这两家银行。现在,媒体又在谈论减少不良资产的又一次行动,据称,这次行动意在减免中国东北地区的借款者的借款。监管机构可望整顿这些部门并把它们出售给股权投资者。
中国的银行一般只能获得较低的利差,许多银行都披露其净利差在2.0%以内,以国际标准看,这样的利差水平偏低。比如,在美国经济周期的峰点,美国银行的净利差可达到4%-5%。
中国银行业获得的利差,主要来源于人民币较便宜的融资成本,中国的银行只需为存款和融资支付很低的利率。中国银行业低水平的融资成本是由中国人的储蓄意愿决定的,他们倾向于把其大部分的储蓄存在银行里,这样做能让他们规避本金风险且能够方便地提取储蓄。
尽管市场方面希望利差能保持现有的水平或只是轻微缩水,但是,随着储蓄者变成投资者,中国银行业享用的低成本融资可能会受到威胁。研究人员指出,2004年8月,中国储蓄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低于2004年1月的同比增长率20%,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比以前消费得更多,并开始购买基金和房产。当2000年中国 A股市场回报率下降时,很多人都卖掉了股票去购买房产,房价随之上升。
中国银行家们说,中国银行业是买方市场,其中有太多的借出方想放贷,而信用良好的借入方却少得可怜。这种现实使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变得有些多余,因为资信良好的客户会要求较低的贷款利率,而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的客户会接受较高的利率水平。
中国银行家们知道打造具有稳健竞争力的银行需要什么。在中国银行系统内,大小银行都开始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再培训管理。中国银行系统的规模和网点分布的范围意味着,那些具有洞察力和适应能力从而能为中国新兴商业提供服务的银行,将获得稳定持续的收益。面对着经营背景的快速变化,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日益感觉到日趋增强的竞争压力,并称中国的银行业具有"潜在"价值。
中国的银行在经营规模、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上参差不齐,这些差异很多都源自于这些银行的历史原因,对投资者来说,这些银行的未来前景取决于管理变革。
中国银行收获了为中国外贸提供融资服务而获得的大部分报酬,以及在香港经营业务所获得的收益。资料显示,香港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大高于内地同行。相比较而言,在中国银行系统内,中国工商银行面临的不良资产很多,其经营效率排名倒数第二,在中国人民银行变为央行之前,工行承接了它的商业业务。
另外,中国银行系统内已经有四家上市银行,这些银行具有程度不同的政府背景,但是政策性借贷很少,如果存在的话。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较低、不良资产拨备率及资本充足率较高,这些银行都实行谨慎的借贷管理。在中国民营银行中,深圳发展银行不良资产率很高,经营效率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其在中国最大的新兴城市从事借贷活动引起的。而交通银行的规模、资产质量和绩效处在国有银行和民营银行之间。交通银行接近29%的股权被财政部持有,有幸避免了中国的政策性借贷。据观察交行将有可能于2005年上市。(本文作者供职于一家英国基金公司)
( 责任编辑: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