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沉寂10年之后,人们似乎真的等来了中国期货市场的“春天”: 2004年,棉花期货、燃料油期货、玉米期货先后上市,全年交易量冲上14。6万亿元,比前一年增长43%!但通过记者的采访调查,与这片“
繁荣”景象并不协调的种种现象浮出水面。本专题试图通过展示期市现状,探究监管之路,透视期市的未来走向。
中国期货业扫描之一——
交易量新高假面
沉寂10年之后,人们似乎真的等来了中国期货市场的“春天”: 2004年,棉花期货、燃料油期货、玉米期货先后上市;全年交易量冲上14.6万亿元,比前一年增长43%!
但全国18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却未能由此感受到些许暖意。数据显示:2004年,上海本地25家期货经纪公司税前利润总额为1800万元,平均每家仅72万元,较2003年减少了49%。
承担着期货市场重要枢纽工作的期货经纪公司,经营状况如此背离市场大气候原因何在?记者通过采访,试图勾勒出中国期市繁荣背后的生存潜规则。
佣金大战
期货经纪公司收入来源绝大部分是手续费。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期货经纪公司总成交额达到14.69万亿元,而手续费收入只有14.8亿元,仅为总成交额的万分之一,同交易所要求经纪公司收取手续费的指导性意见十分不匹配。根据交易所指导意见,经纪公司收取的佣金应该为交易所收取佣金的两倍。拿期铜这一品种来说,交易所收取交易额的万分之二为佣金,期货经纪公司则可以收取万分之四佣金。其他交易品种佣金也类似。而事实上,2004年,期货经纪公司的佣金收入仅为可收额的四分之一。
据上述人士透露,交易所每年都会按照当年成交量的多少,对期货经纪公司进行排名,并向排名在前几位的公司返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成交量大的公司还会得到交易所的奖励。
“2004年,上海交易所分别向排名前10位的期货经纪公司返还了100万元左右的手续费,此外还奖励了40万元”,这位人士说,“按照去年的成交量,多数期货经纪公司是没钱赚的。”对于平均利润未超过百万元的期货经纪公司,期货交易所的百万元返利当然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正因为这种利润分配体制,一些期货经纪公司为争取进入交易所成交量排名前列,竞相以极低手续费甚至零手续费吸引大客户,导致期货经纪公司收取的手续费越来越低。2003年手续费降幅就达17%。
“跑量”交易
“期货经纪公司打佣金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了。”一位期货经纪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解释:“不过最近交易量和佣金之间比例越来越悬殊,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有很多期货经纪公司交易量是雇人‘跑量’做出来的。”
“也就是说,现在统计的期货交易量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真实交易的反映,而是纯粹为了有交易量而进行的交易。”这位负责人强调。
至于如何“跑量”,据该人士介绍,主要是当天快进快出,做小波段操作。“拿大豆来说,以现在大豆期货的价位,只要上跳一个点就能赚到6元钱。所以,这些‘跑量’者的基本做法就是,每天先看准走势,如果上涨的话,就买进去,上涨一个点后就立刻抛掉,这样一手就能赚到6元钱。而这样一笔交易,算入未来交易所的返利,其实一手交易的成本只有2元钱,‘跑量’者便能从中赚到4元钱。这样每天一个点或几个点地跑跑,只要‘跑量’者不要太贪心,多跑了点做错方向亏钱的话,一天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多的话能做几千手,少的也有几百手。一天下来‘从跑量’中还是能赚到不少钱的。”
而当交易所把成交量作为考核的惟一指标时,期货经纪公司也就同样根据成交量的多少,给予期货经纪人或居间人一定的奖励。于是,期货经纪人或居间人也只考虑做大交易量而获得更多的返还手续费,而不是以客户资金盈利的最大化为目的。
此外,个别期货经纪公司甚至不惜违法违规,进行对敲交易,或自买自卖期货和约,来达到增加交易量的目的。
保证金巨额透支
由于期货经纪公司业务内容单一,只能通过交易量来赚取佣金,因此拥有大量资金的客户对期货经纪公司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财神爷”。据一位期货经纪公司内部人员介绍,现在期货经纪公司为了做大交易量,还会通过风险很大的透支额度来拉拢大客户。
2004年发生的最大一起期货经纪公司爆仓案——中谷期货爆仓便是为做大交易量而违规巨额透支的结果。据一位了解中谷期货的业内人士透露,其实中谷原先在铝品种上的交易量也不算多,但自从拉到一位大客户——据称7000万元左右的资金后,期铝交易量便一跃名列榜首。据称这位客户的操作手法几近疯狂,通常会将7000万元左右资金满仓操作。当行情波动大时,这位客户的保证金透支量便会非常大,有时甚至超过中谷的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还须搭进其他客户的部分保证金为其透支之用。中谷期货为了拉住这位大客户,长期纵容其风险巨大的透支操作。最终,在期铝一波大行情之下,这位大户不仅拉爆了自己在中谷的仓位,还将中谷其他客户的保证金也一并吞食了。
“中谷期货这个例子是近年来期货经纪公司中一个比较极端的客户巨额透支事件,”该人士告诉记者:“但其他期货经纪公司因为给客户过度透支而殃及自己注册资金的情况比比皆是。”
洗牌抑制虚假繁荣
一位期货业协会人士认为,1995年期货业火爆时,交易量也才10万亿元;2004年期货交易额猛增,看似恢复期货业整顿前的市场繁荣,但实际交易量的含金量却相去甚远。1995年时的交易量都是实实在在的,也没有如此激烈的佣金大战,因此期货经纪公司确实赚得盆满钵满。
但同样火爆的交易背后,如今却发生期货经纪业全行业亏损,该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国内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仍旧不多、实际期货交易量仍不大,而期货经纪公司相对“过剩”。“僧多粥少”,期货经纪公司为了抢夺有限利润而铤而走险——提供巨额透支、或干脆“跑量”作假。
“2004年中,由于实在经营不下去,已经有两家期货经纪公司自动放弃了经纪业务牌照。”上述期货业协会人士分析:“从国内期货业现状来看,2005年应该是期货业加强监管的一年。除了逐步提高期货业准入门槛,我认为监管层可能也希望通过自然淘汰和兼并,改善目前‘僧多粥少‘的局面,最后留下几家有资金实力的期货经纪公司。”
中国期货业扫描之二——
“浙江势力” 异军突起
在2004年跌宕起伏的行情中,“浙江势力”的迅速崛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线。据期货业内部统计数据:2004年浙江省期货交易额占到全国总交易额的14%、保证金占到全国总量的10%——大约15亿~16亿元左右。浙江永安、浙江中大、浙江新世纪、浙江金迪四家期货经纪公司成交量赫然位列全国前十。
浙江,一个典型的资源小省,如何快速成长为投资资源类商品期货的期货大省?“浙江势力”将在中国期货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浙江资金弃股市投期市
探究浙江期货业为何发展得如此之快,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当地充裕的民间资金。据浙江期货业统计,仅去年一年,浙江期货市场客户保证金余额增幅就高达25%。
据浙江一家私募基金内部人士透露,原先浙江私募基金大都既投资股市,又投资期市。但自去年开始,大部分资金都已经撤离股市,投奔期市。“就拿我们公司来说,2004年几亿元的资金已经全部撤离股市,转投期市。”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由于浙江一些比较大的私募基金都会将资金分仓到其他地区的期货经纪公司跑道上去,因此浙江期货投资资金的真正规模应该比统计显示的15亿~16亿元大得多。“拿我们公司来说,就有将近一半的资金分仓在上海等其他地方的经纪公司中。我有三个同事就一直奔波在上海和杭州之间。有行情的时候每星期一到上海一个经纪公司去操盘,周末才回杭州。”
期货私募的生存法则
据上述私募基金人士介绍,现在浙江省私募基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规模较小,资金量在几百万元左右,一般称作“工作室”,融资对象主要是个人投资者——浙江私募基金以这种“工作室”为主;另一类是资金规模比较大的,一般有几亿甚是10多亿元,它们大都以“投资公司”的名义来募集资金,融资对象通常是有大笔闲置资金的民营企业和一些身价上亿元的个人投资者。据该人士估计,资金规模上亿元的私募基金在浙江不多,大约有三四家。
这两类规模不同的基金,投资方式也不同。规模大的私募基金凭借雄厚实力,可以综合运用现货套利和跨市(国内、国际市场)套利等方式投资;而由于这两种方式通常要占压很多资金——比如伦敦LME市场内的保证金不能立刻提取,必须3个月后才能提取——很容易造成小基金资金链危机,因此,规模小的基金通常只能做跨期套利。
虽然这两年浙江私募期货基金膨胀迅速,但据一位私募基金人士介绍,浙江资金有很强的自律性,随着浙江期货业的发展壮大,各类私募期货基金正渐渐形成一些市场比较认同的“行规”。
例如,不论规模大小,私募基金当中必须有20%是募集者的自有资金,这些资金必须同募集到的资金一起捆绑运作。通常,资金募集者都会在私募协议中写明以下几点:当亏损达到20%时,这一私募基金应该中止投资,将本金归还给出资方;万一遇到大行情,亏损幅度超过20%时,超额亏损则可能要双方协商分担;为了控制风险,有时私募基金还会让交易所在的期货经纪公司充任担保人。至于盈利部分,一般小的私募基金盈利分成——基本上是三七或四六分成;大私募基金则根据出资方的资金规模给予固定承诺收益,通常在8%至10%之间:出资越多,承诺收益越高。
浙江监管的紧和松
充足的民间资金只是“种子”,“浙江势力”能在期货市场上迅速成长,还得宜于良好的“土壤”。浙江一家期货经纪公司老总认为,相比其他地区,浙江较为完善、宽松的监管环境就是“浙江势力”种子发芽的良好土壤。
“浙江省很多监管措施都领先于其他省份,比如期货客户保证金独立存管已经在浙江运行了两年。浙江民间自有资金丰富,投资者思路活跃,浙江监管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重相对完善的监管环境很好地培育了‘浙江势力’。”
至于监管环境的宽松,除原则上还是非法的私募基金能不断壮大外,据浙江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介绍,浙江证券营业部都同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证券营业部网点相对较多,很多期货经纪公司客户下单都是在证券公司营业部里完成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证券营业部里都有一个电脑终端同期货经纪公司相连,客户不必两边跑,做股票的同时也能做期货。当然,我们证券公司也相应地从期货经纪公司分到部分佣金,在现在股市低迷、客户大量逃离的情况下,也能保住一些收益。” (黄嵘)
中国期货业扫描之三——
“中国军团”激战国际期市
“现在伦敦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市场中,估计有15%至20%的资金是来自于中国的跨市套利资金,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个人投资者。”一位海外期货市场研究人员对记者估计。
虽然目前我国仍实行外汇管制,但从伦敦LME市场中国资金所占份额以及去年年底中航油巨亏5.5亿美元事件可以看出,“中国军团”在国际市场上规模正在逐渐壮大。
而在“中国因素”推动下,多层次的“中国军团”一方面已经成为国际期货经纪公司竞相争夺的一块“肥肉”;另一方面也正在成为国际基金越来越重视的交易对手。
国际经纪公司“地下服务”
在我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海外期货市场何以有如此壮大的“中国军团”?“其实,国内资金赴海外炒期货的地下渠道非常畅通。”一位赴海外期货市场投资的个人投资者告诉记者。
据该人士介绍,国内投资者通常先同海外期货经纪公司的驻华代表处接洽,如果找不到这些驻华代表处,或者这些代表处出于谨慎不愿接受客户,则可以寻找国内期货经纪公司介绍。然后这些代表处会将国内投资者介绍给自己在香港的分公司,投资者同其香港分公司签订期货交易委托合约、获得交易账号后,便可以向这些代表处缴纳期货交易保证金,代表处则通过各种渠道——如地下钱庄等,将保证金存入香港分公司内,待国内投资者装上相应的交易系统后,就可以在国内方便炒做外盘了。
“这些海外期货经纪公司的准入门槛并不高,大都在50万元人民币或10万美元这样的水平上。”该投资者向记者介绍,“佣金标准也不高,基本同国外期货交易所规定的水平一致。”比如铜期货,按照伦敦LME规定,1吨期铜交易经纪公司可收取1美元佣金。这些海外经纪公司在国内的报价大致也在1手铜25至26美元之间。(1手铜相当于25吨铜)。
“炒外盘的佣金和门槛都不高,说明这些国外期货经纪公司有长远眼光,是把‘中国军团’看做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据该投资者介绍,这些期货经纪公司还经常鼓励客户做投机盘,因为投机盘进出次数多,能够给经纪公司带来更大收益。
国际基金阻击“中国军团”
“中国军团”赴海外交易虽然并不复杂,但纵观其有限交易经历,却并非一帆风顺。仅去年一年,“中国军团”便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遭到两次国际基金的重大阻击——
中航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被巴克莱、高盛等国际基金联手逼空,巨亏5.5亿美元;国储在伦敦市场抛铜,造成国外基金联手逼空中国投资者,将铜价炒至3000多美元的历史天价,让中国投资者高位买单,且这一联手逼空行动仍没有结束,“中国军团”仍面临巨大亏损。
“寻找中国资金大户,将其视为交易对手并与其博弈,是海外基金获取‘中国利润’的主要方式。随着‘中国军团’海外势力的不断壮大,它们正在成为海外基金的猎食对象。”一位曾经从事外盘交易的期货业人士向记者介绍,“而一旦成为海外基金的交易对手,博弈过程可能是血淋淋的,并且有时还会非常不公平。一些海外基金在同‘中国军团’博弈时,经常会使用十分卑鄙的手段。”
据该人士介绍,按照一般市场惯例,期货经纪公司应该对其客户交易保密;但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基金公司一般同时也是期货经纪公司,为了阻击“中国军团”,部分经纪公司会将“中国军团”的交易头寸暴露给其关联基金公司,或出卖给其他海外基金公司——即“中国军团”的交易对手,造成事实上很不公平的市场交易。
2004年8月,国储出于平抑国内铜价目的抛铜、砸出伦敦市场和沪铜(上海期货交易市场)两地差价后,“中国军团”赴海外跨市套利——卖出伦铜买入沪铜,由于“中国军团”在伦敦市场上建立了过多空头头寸——当时市场传言“中国军团”在伦敦卖空30万吨铜——国际基金知道中国是缺铜国家,判断投资者不可能拿得出30万吨铜现货来,于是便联手逼空“中国军团”。
“虽然‘中国军团’这一操作是错误的,但问题在于,30万吨铜空头头寸的建立怎么会让这些国际基金知道?如果‘中国军团’在国际市场所做的交易头寸都被保密的话,国际基金是不可能获得这么良好的逼空时机的,‘中国军团’也不会有如此惨重的损失。”该人士分析。
交过学费后我们应期待什么?
自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鸣锣开市。掐指算来,中国期货市场已经走过15个年头。相信对大多数曾经和仍在这个市场上摸爬滚打的投资者,15年间经历了太多欢笑和眼泪,也在一夜暴富和瞬间破产的跌宕间交上学费,逐渐成熟。
与投资者相比,整个期货市场15年间的学费也相当可观:从1994年粳米事件到1995年“327”国债风波,以及后来一系列恶性事件——胶合板事件、红小豆风波……或由于投机过度,或由于监管不力,年轻的中国期货业付出了十数个交易品种——包括惟一的金融期货国债期货被摘牌的惨痛代价;市场规模也由盛极时的14家期货交易所、数百家期货经纪公司萎缩至目前的3家交易所、180余家经纪公司。
更重要的是交过学费之后我们理应有所期待。然而回首刚刚过去的2004年,期市看似红火——全年交易量及保证金余额都创下新高,但有些阴影仍在市场和投资者心头挥之不去:诡异的天胶行情、嘉陵期货事件、中航油40亿元巨亏……市场非理性与监管失当仍不时浮现。
15年不算很长,对国内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期货交易和期货市场仍是门新课。但现实形势恐怕已不容蹉跎: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迫在眉睫,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也急切呼唤包括期货在内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和完善——在贯穿去年的宏观调控中,能够运用的市场调控手段捉襟见肘,也侧面反映了国内经济发展对金融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的迫切需求。
事实上,部分投资者已经走在市场和监管者的前面。他们不仅能理性参与国内市场交易,更主动走出国门与国际炒家过招。尽管仍有挫折,但学习精神和进步速度都值得褒扬。相形之下,市场监管者们的游移甚至迟钝显然需要反思。
交过学费之后,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期待进步,对投资者如是;在一个新兴市场里,市场制度建设者和秩序维护者更应如是。(黄嵘)
背景:中国期货市场之路
1990年10月12日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中国期货市场诞生。
1992年9月 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开业。
1993年5月28日 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实现由现货到期货过渡。
1993年11月4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中国期货市场规范整顿开始。
1994年4月6日 国务院关停一些大期货品种——钢材、食糖、煤炭的期货交易;同年9月29日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
1994年5月16日 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开始对期货交易所全面审核、严格控制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严格查处各种非法期货经纪活动。
1994年10月 天津、长春联合期货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等14家试点交易所成立。
1998年8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将原14家期货交易所合并为大连、郑州、上海三家。
1998年11月24日 中国证监会批准重新修订后的大豆、小麦、绿豆、铜、铝、天然橡胶等六个合约。
2001年3月5日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写入“十五”计划纲要。
2002年6月1日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宣布新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自2002年7月1日开始实施。(杨爱新)
( 责任编辑:漂流 )